曾记得电影《笑傲江湖》的结尾,残阳如血,英雄迟暮。
一个雄厚的男声响起:
有人,就有恩怨。
有恩怨,就有江湖。
人,就是江湖,你逃得了吗?
果然,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
连最有文艺范儿的茶圈,也是江湖风波恶,风刀霜剑齐。
做为同行,竞争是难免的。
就算被人骂,也并不可悲,可悲的是你上了心,失了态,乱了分寸,那就得不偿失了。
面对挑衅,淡然处之,最要紧。
村姑陈老早就想开个茶馆,每天闲来无事,就讲一讲古今奇闻,谈一谈天下茶事。
今天就开个篇,讲一段八卦。
以后还会不定期地分享一些茶圈的内幕。
会隐去真实的姓名和背景,以免观众对号入座,引起不必要的猜测。
当然,在文章开篇,还会像90年代的香港片那样,在片头放一句话: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今天要讲的,是一段公案。
李四拿了一笔投资,做一个公众号写茶卖茶。但他不懂茶也不会写,于是请了张三去给他写稿。
张三写了一段时间,发觉工资不高,而且当初李四答应的股份和红利一分钱都没有兑现。就辞职不干了。自己出去写了一个公号,茶卖得比李四还好。
李四一看张三扭头成了自己的竞争对头,很不爽,就扣发了张三最后的工资。
张三这下炸了,和李四对簿公堂。
这种民事纠纷,特别麻烦,基本上以调解为主,而且还是多次调解,又劳民,又伤财。
张三李四这两个从没打过官司的家伙,放下手头的工作,为了一时的意气之争,誓要争个你死我活。
在茶圈里,张三李四的公众号,排位还是比较靠前的。
这下他们分心了,不怎么写了,拱手把市场让给了排在他们后面的王五、赵六和冯七。
这一个月来,王五和赵六、冯七的茶叶生意,风生水起,大有要抢夺一二把交椅之势。
照这个态势,若张三李四再不休战,这大半壁江山就要归排在后面的这三位了。
即使官司打完之后,他们二位再卷土重来,要想收复失去的市场份额,没有三个月,也要大半年。
村姑陈私下劝这二位,我办一席酒,咱们讲和吧。相逢一笑泯恩仇。
然而,没成功。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赵六。
有一句诗,叫做“守得云开见月明”,说的就是赵六的现状。
赵六原来是极不起眼的一个小号。
在村姑陈的眼里,它定位不准,排版花哨夸张,如果说是给二次元90后看的,例如电影号,那么排成那种风格无可厚非。
但作为具有文化底蕴的茶叶类文章,没有深度的内容,仅以一堆乱花来迷人眼,显然不合适。
所以它一直在借鉴各家的长处,一会儿借鉴村姑陈的观点,一会儿借鉴张三的理论,一会儿又借鉴一些星座、电影类的公号的排版方式。
最后把自己整成了一个四不像。
每天几百个的阅读量,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然而这次张三李四的事件之后,没有人写稿了,于是赵六的号脱颖而出,虽然文字仍然没有深度,虽然观点仍然没有新意,虽然保持着人云亦云的风格,但有,总比没有好。
当张三李四倒下的时候,犹在站立着的赵六,成为了大家争相阅读的香饽饽。
恭喜赵六,虽然你身上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机会,终究是落在始终坚持的你身上了。
加油吧,抓住机会,扩大份额,增加优势,就能排上NO.1。
还有一个人,就是冯七。
冯七这个人,是个矛盾体。
拥有极强的自尊心,也拥有极强的自卑感。这种强烈反差型性格的代表人物大家都知道,叫马家爵。
冯七在茶山住了5-6年,却并不是十分懂茶。反而是茶具,他十分在行。
他的第一桶金,便是通过贩卖茶具而得来。
也因为这个卖茶具的公号,冯七拿到了一笔投资,虽然不多,但足以养活他和他手下唯一的员工——一名在校实习生。
靠着当下VC对文创行业的青睐,冯七四处见投资人,也因此获得了许多中端人脉资源 。
术业有专攻,他的茶具号风生水起,但他的茶叶号,却连原创文章都曲指可数。
尤其张三李四以及村姑陈横空出世之后,冯七的茶号,更加的日落西山,几乎难以为继。
然而,张三李四的这场战役,如同甘霖,给苟延残喘的冯七巨大的机会。
跟赵六的命运一样,上面的两大巨头没了,自然冯七就排了上去。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时候看似对手太强大,没有出头的机会。但只要够坚持,能忍耐,总会有天赐良机的时候。
故事还没有结束,但八卦讲完了。
今天手写的茶饼,字好丑,但那是村姑陈的心意,望各位笑纳!
人生不如意事,八之八九。
凡事往开处想,便会轻松自在起来。
村姑陈如果写不出来稿子,就先关上电脑。
找一张自己喜欢的桌子,泡一杯自己喜欢的茶,畅饮一番,心情一放松,立刻就能想到好点子。
难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这世间哪有双全法?
能做到不负如来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