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近日,一本背景及其深厚,由中科院主管与国际权威科普刊物Newton合作的知名杂志《科学世界》,突然发表《方舟子爆料:普洱茶致癌》一文,批评茶界多位知名专家学者颠倒是非,引发了茶界轩然大波。究竟是文不对题?还是因为用标题吸引眼球?普洱茶从明清到民国都是流行的。在外交上,送外国领导的茶礼就有普洱茶。普洱茶在欧洲市场有些地方是药房出售的。这些数据网上比比皆是,也是有确认的。来看看邹家驹前辈微信里发的海外普洱茶市场。
综上所述,怀疑方舟子本人不会喝茶,试问有霉味的普洱茶就没有霉味的其他茶?在我们实践中,霉味并不只一种味道哦。细想一下,小时候方舟子喝的是天然茶?农家田园茶?化肥茶?还是农药茶?还是农药化肥茶?化肥茶,农药茶,农药化肥茶,喝了会致癌么?我们并不知道。QS每过一段实践都会调整吧。。。
媒体茶业复兴认为茶界应该从这次事件吸取什么教训?
普洱茶行业今年的各种争论很多,业内归结于“乱象丛生”,似乎行业有不祥之兆,只不过方舟子事件又加了一把火,知名普洱茶学者周重林深夜发表观点认为:
近期有人炒作方是民的文章,并不是好事,首先方舟子并不能成为检验普洱茶的标准了?把方舟子替换成其他“专家”也一样。一些公众号,诸如某茶文摘这种指名道姓说陈宗懋,已经超出方文范畴。对于偷梁换柱的人生攻击,应该由律师从法律层面给予解决方案。
这次引发的讨论,已经介入生物学,医学范畴的讨论,有相应专业能力的人为何不介入讨论?值得行业深思!
小编认为:
会喝普洱茶的人明白,茶多酚是天然的强抗氧化剂,而普洱茶致癌大多是由于二次污染,方舟子说小时候喝的普洱茶有霉味,推测他当时喝的茶基本是二次污染的。
会喝普洱茶的人明白,普洱茶香气芬芳优雅,好的新茶不是以香气滋味为主,只有年份到一定时期,他才有出现陈香,不会是霉味。
会喝普洱茶的人明白,好的普洱茶,新茶都有花果香,香气沉入汤中,让人时刻感到美好,回甘持久,滋润,苦涩化得快或者没有,耐泡,茶汤饱满有劲度,敏感的人会感觉茶汤有生命力,有筋,有骨,有肉,有神,有意识,等等。用传统的说法仁易说茶认为这才是“酽”的真正标准。
会喝普洱茶的人明白,普洱茶不是用来装逼的,普洱茶是拿来实用的,从先民到今天,普洱茶一直表达的是药食同源的理念。
会喝普洱茶的人明白,茶从草,从木,或从草木是有共通性的,成品品质的好坏与存储的保质期是大有关系的,六大茶类都一样,小时候我们喝的龙井,最好的保质期有五年,除了老普洱茶,曾经还有老六堡茶,老铁,老岩茶,老红茶,老六安,老白茶等等,但普洱茶最具代表性。为什么今天的六大茶类只有白茶与黑茶可以保存时间久?
最终以上都是扯淡,跟我们与喝茶人没啥关系,会喝普洱茶的人明白,普洱茶是融入生活,是美好,不只是普洱茶,六大茶类都是,喝才是最接地气的,味美好是美好的体验之一,是养生的基础。此话怎么理解?老子说过五味令人口爽,告诫人们适可而止,一味的在乎香气,滋味,久而久之味道喝重了,口腔也就容易麻痹,五味对应了身体五脏六腑,相应的器官敏感度降低,敏感度也就下降,遇到有害的物质,身体怎么给你警示?
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不多说了,茶是喝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茶性人性,喝会了,他帮助自己健康成长,领悟学而时习之的真正意义,这些才是对你最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