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还需自身硬,普洱茶有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一切跟着感觉走。故事可以编,茶可以随意定义、概念可以自行制定,在这一系列乱想背后是茶商们的浑水摸鱼以及背后巨大的利润。
在普洱茶炒作最为盛行的时候,有人曾这样质疑普洱茶的炒作模式:
我们看看以前被炒过什么,炒股,股票存在固定价值;黄金,不解释了硬通货;楼盘,硬通货,刚需;有色金属,硬通货,建材,刚需古董,具有不可复制性和唯一性我们发现,普洱茶这玩意,跟这些都没有一毛钱关系。我不能吃了股票和黄金,但是普洱茶可以喝,黄金放十年都是黄金,普洱茶放着放着就烂了,普洱茶是上层建筑,非刚需,不一定能保值,也不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而且社会对这东西的认可度有多少呢?也不高。
这是普洱茶投资平台大量出现之后,知乎的一次大面积讨论。普洱茶投资的概念已经被透支被曲解。普洱茶投资的核心是什么?显然是品饮。一款普洱茶品质出众,随着时间慢慢变化,在不断消耗的过程中成为物以稀为贵的商品,从而体现出收藏价值。倘若一片也不消耗,没有品饮,一吨茶叶放10年也还是那一吨茶叶,我是看不出在数量没有减少的情况下,茶叶升值的可能。毕竟茶叶属于可再生资源,只要茶园在,茶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在无限增加。而炒家在炒茶的时候,无限放大“越陈越香”这一因素,而对品饮与消耗视而不见,88青、大白菜班章之所以贵不是因为年份够久远,是因为少。倘若当年88青生产了几百吨,大白菜班章生产了几十吨,然后一片也没有喝掉,你看会有今天的价格不。
普洱茶有标准么,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没有。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生产工艺符合卫生标准就OK。至于上面印上“老班章”、“冰岛”什么的,全凭商家意愿。绝大部分的名山茶其实都应该加一句“包装仅供参考”。往小里说,这是商家的无良。往大里说,普洱茶市场早晚有一天会死在没标准上面。
先把今天的钱赚了,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毕竟绝大部分茶商都是半路出家,大不了再去做老本行,我已经不止听一个茶商说过类似的话。
普洱茶市场浑水摸鱼的时代必须结束,产品也必须规范化。原料名副其实、价格合理、生产环境达标、只有这些都做到位了,市场才能上一个台阶。普洱茶就像红酒,规范化是时间问题,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