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一个非标的产品,在整个品质控制上,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这是整个行业的痛点。所以购买茶业真正的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如何选茶!
选茶的方法有很多,有些是通过口感品鉴,比如强调鲜爽、回甘、绵滑等等,有些通过身体来体验,比如茶气、热力、酥爽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指标,然而从专业的选茶角度来说,还不够全面。
对专业茶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最传统的茶叶制作工艺。
第二,生态环境和山场。
第三,茶园的管理。
这三个关键因素,是茶叶具备优秀口感和体感的先天基础,而围绕这三个因素的拣选规律,是时间这个大筛子筛出来的。也就是说:凡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短暂卖点,终将会被时间抛弃在历史的长河里面。
就像前几年的高香轻发酵,不焙火的铁观音,看似对传统工艺的颠覆,突出了高香,甚至连武夷山的茶科所都跟风研制黄观音、105、204等高香品种。然而由于这种改良,制出的茶寒性太重,对人的健康产生了影响,终究全线崩盘。可喜的是安溪县政府又号召茶农全面恢复传统工艺,如果顺利,传统铁观音这个极为优良的品种终将在几年后恢复。
传统的制茶工艺,是几百年的时间不停的改进,精益,平衡,最终由所有的消费者认可出来的,尤其是当年交通不便,又没有冰箱的时代,对个体的茶农来说,一旦没人选他的茶,可能吃饭的钱都不够了。所以那时候每一次工艺上的改良,都是极为慎重,兼顾了茶性各方面优势,被市场完全认可了才会持续进步。而现在很多地方草率的工业化制茶,完全没有能力封固住茶叶蕴含的山川灵秀之气,极大地降低了茶叶的品质。所以作为一个专业茶人,起码要对各种茶民国时期的制作工艺了若指掌,才能指导茶农,在手工与工业化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既保证品质又完成数量。
而且对专业茶人来说,不仅要有蒙眼盲测的能力,还必须踏遍群山,不仅要找到原产地,还要找到原产地的核心产区,十大名茶是历史的选择,更是钟天地灵秀之物,所以好的山川风水,和优秀的生态环境,是天生地养,不可复制的。核心产区不是人为设定,而是自然优胜略汰出来的。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在深山里,交通不便,故而若要寻得好茶,就的下得了行脚的工夫。
既然好茶都在深山,茶叶的种植和茶园的管理,就会困难,极度的耗费体力。那么如何管理茶农,是一个非常耗时间的技术,要和茶农讲感情,同吃同住,也要拉得下脸,严格抽检,敢于拒收,哪怕有经济损失。既要保持天然的原生态,尽可能使用豆饼、菜饼甚至农家肥,还要人工除草,不允许除草剂,因为如果上了除草剂,茶叶的根系都会受到污染,根有时都是黑的,制出的茶涩度重且不转化回甘,喉间挂涩不舒服。所以,尚好茶选茶标准里,除草剂是第一天敌,绝不姑息。大家看到吧,对得起专业茶人,是真的费工费力啊,有时候观察茶农挖山痕迹,或者亲自刨开土层看根系的时候,真的和茶农没什么两样。但不这样,怎么会收得到好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