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茶产业如何与一台机器和平相处
普洱茶
10月11日,茶周刊微信公众号推出《安溪铁观音为何跟“机器”较上劲?》一文后,受到业内读者广泛的关注。很多读者都通过留言发来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今天我们在梳理这些读者意见的同时,也发表一下记者的意见和建议。目的只有一个——为安溪铁观音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为安溪铁观音的未来建言献策!
“禁机”背后是安溪铁观音转型升级的方向问题
发生在安溪的禁止压茶机事件,看似茶产业如何安放一台机器的问题,实则是安溪铁观音转型升级的方向问题。这个问题不处理好,就无法保证安溪铁观音的长远发展。
读者宁祯文与本刊交流说:之前铁观音攻城掠地之时,大红袍制作也有过争论,但还是坚持没改,并且制作技艺也获评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夫子留言说:90年代及以前,手工铁观音真好!因做茶很辛苦而且慢,于是九十年代后慢慢改用机械替代,减少了一些重要工艺,快速制成……导致茶的香味不是很纯甘味不是很醇厚。
由此可知,在一个产业勃兴后,就面临着更精细化的发展战略。仅仅依靠一味的产量战略,必然会导致粗制的泛滥。由泛滥导致市场滞销,再回来治理,显然是一条“非良性”的发展路径。
 
在日本鹿儿岛,采茶机操作可以较为轻松的完成。一芽两叶的标准每小时可以采至少300公斤鲜叶,效率极高。
市场是分级的,生产也需要对应分级
安溪拒绝机械化吗?答案是否定的。宁祯文告诉茶周刊说:安溪铁观音集团就有一条价值八千万的流水线,七月我去参观过。
那为什么要在茶农中禁止压茶机呢?按照安溪的设计,显然是想通过禁止,“逼”茶农走上一条纯手工、精品化、高收益的发展新路。针对压茶机工艺造成的低品质问题,宁祯文说:落后的生产方式肯定不行。科学化管理及生产是趋势!
现在问题清楚了:安溪铁观音产业规模化的大企业都已经程度不同地实现机械化了。处于中低端茶区的茶农由于机械化水平不高,难以实现高端产品的生产,因此需要对他们用禁机、回归手工来保证品质。
 
这里就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是不是安溪铁观音都能成为高端产品?显然不是,至少目前无力达到。第二,究竟该由谁承担高端产品的市场供应?大企业吗?还是可以回归到纯手工的广大茶农?
由此全机械化制茶流程图可知,日本煎茶的机械化程度非常高。
战略选择必须是“使命必达”的现实选择
安溪铁观音面临的战略选择是:谁来完成高端产品?因为把这个命题等同于“纯手工制作”了,因此这个选择变成了“谁容易回归到纯手工制作,谁就是高端产品的承担者”。如此一来,安溪自然一头扎进了7年都没有走出的迷魂阵。
就在茶周刊《安溪铁观音为何跟“机器”较上劲?》一文推出不久,不少读者给本刊推荐了《日本茶产业机械化到什么程度?》一文。按照日本煎茶成功的经验,市场是分级的,广大中小茶农采用机械化,在低劳动、低成本中生产中低档产品,而实力强、组织化程度强的龙头企业则通过精细化生产,为市场提供高端产品。这样看,它是一条现实而合理的发展之路。
 
日本煎茶的也实现了自动化,品评台可以自动注水、过滤、拍照。
机械化是否就是品质的死敌?
如果按照日本的经验,广大中低端农户多借用机械来完成生产,是不是就意味着品质的低劣呢?显然不是。因为纯手工既有品质价值在,又有文化价值在,这是机械化无法承载的内涵。反过来讲,机械化生产的中低档产品品质是过硬的,缺少的只是“品牌溢价”“文化溢价”。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机械化的态度就不应该是现在这样了。
安然茶在交流中说:关于压茶机问题,我一直认为宜疏不宜堵,要鼓励、引导改进、提升,而不是靠行政措施一禁了之。毕竟机械化潮流是势不可挡的。更何况现在的茶叶价格与人工成本反差那么大,茶农苦不堪言。宁祯文说:茶行业成本的大头在茶园种植及管理,机械与手工成本十倍差异都不止。
 
这是禁机难的经济原因。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专家鲁成银也很关注这个问题。他在留言中说得很公允:安溪铁观音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独一无二的品质和品质特征,如果使用这种机器确实降低茶叶品质,破坏安溪铁观音独一无二的品质特征,要么禁止机器,要么改进机器。
中国茶商学院副院长欧阳道坤认为:茶叶生产的根本出路在机械化。改进机器才能为产业找到出路。
如果说这是专家意见的话,那么请听一听来自基层的声音。
湖北省五峰县银毫茶叶有限公司的读者给我们留言说:我们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今天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当然离不开机械化,尤其今天的人工成本之高、效率之慢,如果没有机械,我们的发展不可想象……
 
再就是,手工茶与机械茶并不矛盾。机械也是人工控制并制造,按照需求是可以不断改进的,手工茶作为高端茶,论口感、营养也不比机械产品好,因为机械是根据产品的性质来研发的。即使有不足之处,是可以改进的,纯手工也并不是最好的,价格及口感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两个不能相提并论。
她的思想来自自己的生产实践,也来自《日本茶产业机械化到什么程度?》这篇文章。文中说:“机械化可能是日本茶产业最大的特征之一。像鹿儿岛这种机械化程度极高的产区,甚至让人感觉是各种制茶机械塑造了这些茶园的形态。从采摘到制茶,以至于到流通,可以说如今日本主流制茶领域中人能控制的因素已经很有限了。机械制茶向来处在产业链的底端,但以日本茶为例,顶级品质的茶仍多坚持手工,中低端的则尽可能地机械化,分工明确后手工和机械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冲突。
 
与其一味排斥机械,不如试着如何和机械更好地分工。”
如果是炒作,我们愿上当!
 五峰银毫茶叶公司读者她最后的留言才亮呢——“我觉得这件事是炒作!!!”
茶周刊觉得:即使炒作,我们也愿意上当!因为如果通过这个炒作,把中国茶叶的手工与机械化之争讨论清楚了,那真是功德无量呢!
我们愿意欢呼雀跃地去上这一当!
作者: 赵光辉
日期:2023-12-0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