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叶种是指生长在自然环境中,没有被人类驯化、栽培和利用的大叶种,未经人工干预,是过渡型、栽培型大叶种的祖先,保持着原始性状,在茶树育种、栽培、分类上有很大的意义。
野生大叶种是有性繁殖,不同于无性繁殖,它的性状并不稳定,不能大规模繁殖生长,而且由于长期生长在原始状态下,深山老林,野生茶大部分刺激性大,茶多酚含量较高,性偏寒,味极苦,有时候很难化开。老曼峨的栽培型茶种就保留了不少野生茶的性状,少数民族同胞们饮用野生大叶种的时候多用火罐炙烤加水,或者其他工具高温烤煮,至今此风俗在民族地区仍然存在,比如布朗、佤族、哈尼等等,甚至野生茶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茶树还会分泌毒素防御天敌,所以品饮野生茶要格外小心一点。
但发酵成熟茶就不一样了!
野生茶由于常年累月的生长,不经人工干预,内质较厚,内含物较丰富,而且其角质层偏厚,抗逆性较强,比较耐泡,发酵成熟茶不仅改善了其寒凉,收敛性强的性状,内含物转化得内敛,使茶汤变得温和、容易入口。而且野生大叶种发酵出来的熟茶内质饱满,厚度十足,是制作熟茶上等的原料,这与熟茶的初衷极为雷同:熟茶本就是为了减少大叶种的刺激性,使得茶汤更容易入口而创制出来的。
当然有些人担心,野生茶是茶组植物的祖先,应该是予以保护的对象,不应该开发利用。但问题在于依据这些年的状况,野生茶的保护困难重重,禁止性的命令在市场经济面前起不到较大的遏制作用。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堵不住那就引导,市场导致的问题应该让市场去解决,开发性的保护远胜于画地为牢,只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才能真正让野生茶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何况云南的野生茶数量不少,开发保护不成问题。
市场并不是洪水猛兽,丑恶的人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