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普洱茶的一个定义、二种茶、三个要点
普洱茶
一个定义
普洱茶和很多国内名茶一样,是因地名而得名的茶类。
《滇略》(1620)卷三中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
这是普洱茶第一次作为专有名词出现。此时,普洱治地由“普耳”改名为“普洱”,普洱茶因此而得名。
国家标准定义:普洱茶是指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后发酵是指自然存放后发酵和人工渥堆发酵)。
后期自然存放发酵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生茶,通过人工渥堆发酵的属于熟茶。
所以普洱茶其实有两类:生茶、熟茶。
 
三个要点
能够被称为普洱茶的茶叶,需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要点:以云南省境内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倚邦茶山和困鹿山也存在少量适合制作普洱茶原料的乔木小叶种茶树)。
这里包括了地域限制和树种限制,其他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等地所种植的茶就不能用于加工普洱茶;其他地区的小叶种茶也不能用于加工普洱茶,即使是使用相同工艺制作的,也不能称为普洱茶。
大叶种的定义:
茶树按叶片大小分为大叶种(包括特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云南大叶种是针对云南地区特有茶树品种的通俗称呼。一般定义,凡茶树成熟叶片面积50平方厘米为特大叶,28~50平方厘米属大叶,14~28平方厘米称中叶,而小于14平方厘米为小叶型。
普洱茶需要长期存储,且要求越陈越香,因此茶叶需要较高的内含物质。茶叶中内含物质如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重要化合物含量越高,越有利于优质普洱茶品质的形成。
相比较而言,云南大叶种的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优于小叶种和中叶种,氨基酸含量虽低于小叶种但也在较高水平,所以通过分析云南大叶种茶在后发酵环节中表现优异,是最适合加工普洱茶的原料。
 
第二个要点:以阳光晒青为基本加工工艺。
除普洱茶和白茶外,绝大部分茶都采用炒干或烘干工艺,由于普洱茶需要后期自然发酵,必须保存茶叶中酶的活性,所以茶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温度都不能超过75℃,否则酶的活性会在高温下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有碍后期转化。
阳光晒青温度不会超过60度,因此晒青干燥的方式是普洱茶品质保证的一个重要
 
第三要点:后期自然发酵,越陈越香。
这是普洱茶最具独特性的特征,也是它受人追捧的魅力所在。普洱茶是一类有活性的茶,茶叶内部有一个转化过程,茶叶外部与空气接触的部分又有另外一个转化过程,两种转化相互叠加,造就了普洱茶迷人的香气与口感,许多普洱茶玩家与藏家的乐趣就在于对这种醇和厚重的感官享受的追求。
作者:佚名
日期:2023-12-0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