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跟茶友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茶友问:“茶叶是不是海拔越高越好喝?”
那么,今天小编就告诉你:对于大多数的茶叶来说,是的。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海拔越高,气温就越低,云雾聚集也就越多。茶树需要更漫长的时间才能成熟抽芽,从而形成较多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这些物质都会令茶汤更加鲜爽。
不仅如此,海拔越高的茶山,昼夜温差就越大,白天光合作用累积的有机物质就越多,而夜间低温呼吸作用消耗少,这样有利于累积茶叶中的有机物,冲泡出的茶汤自然更加有厚度。
太高也不好,西双版纳最高峰:滑竹梁子,2429米,
太高虽然香气好了,但容易出现汤质寡薄。
“高山云雾出好茶”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这句话并不全对。因为低海拔一样有好茶,比如昔归,位于澜沧江畔,平均海拔仅750米,茶却出奇的好。
忙麓山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背靠昔归山,向东延伸至澜沧江,山脚便是昔归。忙麓山风光秀丽,自然景观十分迷人,非常适合普洱茶生长。土壤为澜沧江沿岸典型的赤红壤,土质层很薄,这里生长的古茶树为了吸收澜沧江中的水分,根须不断的向下延伸,根扎得很深。所以,这里的古茶树生命力很强。
昔归
昔归茶内质丰富,茶汤浓度高,香气高锐融于汤水之中,茶气强劲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可谓临沧普洱“柔中带刚”的典型,难怪又有“临沧班章”之称。所以,一般情况下是海拔越高茶叶越好喝,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最后,小编运用地理知识来给大家分析一下,不一定海拔越高,茶叶品质就一定好。
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群落中的植物各有其生长型,而其生态幅度和适应性又各有不同,它们各自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它们的同化器官和吸收器官处于地上的不同高度和地下的不同深度,或水面下的不同深度。它们的这种空间上的垂直配置,形成了群落的层次结构或垂直结构。
看图,海拔低,植物分部类型是阔叶林,因为此阶段的温度,水分相对适宜。再往上,气温随之降低,植物也会适应环境生存,叶子及叶面积,体积随着环境而改变缩小,变成针叶林,草原,苔原。
所以,植物生长有一个相对的适宜海拔数值。太高,气温太低,生长缓慢。不一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