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中国的另类茶文化——吃茶成“仙”
普洱茶
谈及中国茶文化,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禅茶一味”,其中的真意与佛教有关,有吃茶参禅一说。可是中国茶文化不单单只有“禅茶一味”,还有鲜少人知的另类茶文化,比如“吃茶成仙”。
提及吃茶成仙,最先想到的便是卢仝的七碗茶歌,那句“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吃茶七碗,然后羽化登仙,此等吃茶成鲜的言论其实在中国茶文化里并不少见。比如明代罗禀在其《茶解》中说“茶通仙灵,久服能令升举”;宋人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中说“庶知茶于草木为灵最矣”等。
 
有人觉得吃茶成仙一言,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中国的文人会有此言论呢,而且此番言论还早于“禅茶一味”的出现。追溯中国吃茶成仙的历史要延伸至唐朝以前,茶最初更多的被道士们所欣赏,作为他们服食的仙药。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古人相信自然界中存在某种物质,可以涤荡尘俗之气,改换身心,轻身而羽翼,而茶就充当了这一重要的精神角色。东汉末年道士王浮在《神异记》中记述虞洪入山采茗遇仙人丹丘子指引,在《茶经》中也引用了这个典故,而这山中大茗则是涤人俗尘的仙物。
“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神异记》
 
南朝梁武帝时道家医师陶弘景在《杂录》中说:“茗茶轻身换骨,丹丘子、黄山君服之”,其中的丹丘子和黄山君都是传说中得道成仙的道士。中国“吃茶成仙”这一茶文化最早的体现就是在道教,道教起到了一个先行者的作用。
道教对于饮茶的探求是非常积极的,中国最初的饮茶者,除了土著就是道术师和慕道者。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进入唐朝这段时间,外来佛教不断向本土道教文化体系挑战,逐渐占据了道教的文化地位,后来才由佛教将饮茶普及化,衍成一种风俗,才有了后来的“禅茶一味”。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而宗教的实质就是一种哲学,一个世界观,也是中国人自己构建的一个精神世界。中国古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比较浪漫的,这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他们寄托着生命与大自然的联系和浪漫畅想,所以中国古人对事物的发现和认识都是由似真似假的神话来做引导。
“仙”字,是人在山野间的意思,人在山中则是仙;“茶”字,是人在草木间,草木是人与自然的一个联系和纽带。中国人所追求的成仙,实际上是对山野自由的向往,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然未知事物的敬畏和好奇,这是古人天真浪漫的乐趣和信仰。
 
茶作为一个特殊物质,它在构建中国人的心里世界是一个纽带,与大自然和天地间的一个纽带。古人渴望超出自己的肉身,达到永生与天地一体,这是一个美妙的精神世界追求。
中国的茶文化向来不是单一的,它融儒、释、道于大成,不单是人们熟知的“禅茶一味”。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累积过程,认识它每一个阶段的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原因和因涵。
  
 
作者:离苏
日期:2023-12-15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