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都在书写属于自己时代之传奇。在中国商界有84派、92派、99派、15派的说法,这些拥有不同时代企业家精神的人物,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84派诞生于中国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型时期,中国继农村土地承包制以后推动城市改革,厂长负责制与承包制,以及商品流通领域的逐渐放开,给他们带来了施展拳脚的巨大空间。
92派诞生于1992年中国走市场经济道路,掀起了下海潮与全民练摊,他们成为了“走向新时代”的弄潮儿。
99派是对以PC互联为核心的新经济有着深刻理解的一代。
15派则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宠儿。
在商界要讲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微观经济世界中最稀缺的资源。而在茶界要讲茶人精神,正是在一代代茶人的努力下,推动着中国茶产业不断变迁与升级迭代。
我将以“99派”茶人为主题,来谈一下“普洱茶99派与中生代发酵师的崛起”。也就是要真正理解传统发酵师与“中生代发酵师”之间的巨大不同,要放到“普洱茶99派”强势崛起,并主导行业话语权这个时代背景上。
中生代发酵师跟传统发酵师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是老厂师徒传承体系,前者是现代食品科研技术体系领军人,在传统熟茶升级的2.0时代,其将开启“精品熟茶”新未来……
行业风云榜:从84派到99派的崛起
84派是中茶公司、国营大厂的改革派,香港的传统茶商,以40后、50后居多,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他们的黄金时代。完善熟茶制作工艺,成功拓展日本、法国、德国与香港市场,是他们的最大功劳,在他们的努力下,普洱茶站在国际化的全新起点,与西方主流健康价值接轨,开创了健康普洱时代。
92派,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以后做普洱茶的港台商人、云南与广东茶商,多为50后、60后。其在90年代初赶上市场经济大潮,茶叶个私经济空前繁荣,1996年以后赶上国退民进黄金时代,以及1999年到2001年台湾普洱茶市场的疯狂,从而淘了第一桶金,完成了原始积累,并成功抄底2003—2006年的普洱茶市场,成为普洱茶新时代的文化与投资教父,开创了文化与金融普洱时代。
99派是知性的70后、80后,2003年以后投身普洱茶事业,从20多岁的毛头小伙,经过十多年的行业历练,到现在四十岁左右,堪称当前普洱茶行业的中流砥柱。他们受过更良好的教育,拥有更宽阔的视野,有着互联网思维与新制造、新零售、新服务精神,能更深入理解与尊重现代商业文明,喜欢与市场接轨,用专业的职业化团队,构建共享内生发展模式,用系统化思维解决问题。他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引领着普洱茶新商业文明的诞生……
未来几年,茶界会正视99派的强势崛起,其将统制行业的未来。
99派,2003—2007是低头学习阶段,2008年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2011年在古树茶、电商、仓储与中期茶交易等方面扬名立万。2011—2014年,是99派用全新理念创建品牌与平台的时期,到2014年,99派做的品牌与平台已成气候,在市场影响力方面,可与92派分庭抗礼。2015—2018年,99派利用产业大变局,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巨大机会,积极开拓中期茶、柑普茶、高端熟茶等新蓝海市场,从而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并代表普洱茶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再后来,是15派的天下。15派大都是90后,是天然适应移动互联的一代,也对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了然于心,还可以在文创与后现代艺术智造方面开创普洱茶行业全新境界。估计普洱茶的年轻化与国际化要靠他们开启!
普洱茶的商品价值观与时代的技术模型选择
有老茶人认为,八十年代的大堆熟茶发酵技术已经成熟,传承好经典就行,没必要搞小堆发酵等新花样。但问题来了,既然八十年代的东西那么经典,仿若真理,为什么后来熟茶大规模退出日本市场,日本人对普洱茶由狂热的捧,最后到“棒杀”?
其原因在于,当时普洱茶处于“农业普洱”时代,1978年突然开启的日本、西欧国家热,将农业时代的土特产,强行拉升到与西方社会主流价值观接轨的“健康普洱”高度,虽然在日法两国的合作商的指导与大力帮助下,普洱茶在80年代对其传统体系进行重大革新,开始了脱土入洋之进程,但毕竟普洱茶沉重的土特产肉身,很难让其在“健康普洱”领域走得更远,农业普洱与西方食品文化天然存在巨大的裂痕,即便早期热恋,随着双方深入了解,最终还会分道扬镳,从而丧失了日本市场。
现在可以总结八十年代的普洱茶商品观与熟茶技术模型的选择。有什么样的商品价值观设定,就有相应的生产技术应用体系与之配套,这就是每个时代逃不脱的宿命。普洱茶丢了日本市场,主要是八十年代的香港茶商及熟茶的半成品工艺造成的。
八十年代生产出来的熟茶,只是半成品,含有大量腐败菌、杂菌,口感也极差,需要长时间的后天仓储来改变茶性,让腐败菌、杂菌减少,益生菌增多,口感变好。这就是老派香港茶商总结的,半成品普洱茶需要仓储十年,才熟化,品饮价值才高。香港老派茶商知道是一回事,实际去做又是另一回事,说白了搞快钱毁了日本普洱茶市场。八十年代,普洱茶在日本那么热,香港茶商搞到茶,倒手就能赚大钱,谁会将半成品长期仓储?于是大量的半成品熟茶卖到日本,云南以外各省的中小叶种、炒青、烘青普洱也转口香港卖到日本。
说了香港茶商乱倒茶叶赚快钱之问题,再来看云南的厂家生产的普洱茶也是存在极大的问题,我在前面写的系列文章中总结为:先天不足,后天来养,后天也未必一定能养好。先天不足,首先是选料普通,其次是渥堆发酵粗放随意,腐败菌、杂菌多。如果先天工艺到位,品控管理极严,会有那么多腐败菌、杂菌,才出堆的熟茶口感会那么差,不宜饮用吗?所以农产品的商品价值观,才会有“先天严重不足”的熟茶发酵技术模型!
我们再来看1995到2014年的文化普洱与金融普洱时代。这个时代也可以称为普洱茶的快速变现时代,也就是普洱茶作为商品,其商品价值变成一种获取名利的道具。既然是名利的绝佳变现工具,许多人没心思静下来好好做茶。90年代中期,普洱茶的投资收藏价值兴起,于是可以仿制老茶的湿仓茶大行其道,各种假茶满天飞。90年代中期以前,普洱茶进港仓,是为了养熟半成品,之后是为了做假,港仓也变成如今见不得人的湿仓茶。湿仓茶从1996年一直盛行到2006年。
在普洱茶的快速变现时代,普洱茶的技术工艺模型,也由慢养半成品,转化为快速套现的速成普洱技术,湿仓、熟茶重发酵、生茶绿茶化,都是速成普洱生产技术之反映。我不是说速成不好,速成与慢养,各有千秋,只要建立在品质基础上,我都赞成。但问题是,在速成工艺占主流的年代,大家更多心思是花在变现,而不是精研技术与产品上。
当然,这只是在谈普遍现象,在快速变现的年代里,还是有许多茶企茶商在踏实负责任地生产与经营,用精益求精的心态在提升原料品质,钻研制茶技艺,研究专业仓储。在这些茶人的努力下,普洱茶进入了如今的讲究品质全程管控,精细化生产大行其道之制造全面升级的时代。
另一方面,2014年以后普洱茶进入了结构性炒作市场,套利的风险越来越高,迫使行业从业者正视真实消费市场的开发——普洱茶不能仅仅用来炒,更要用来喝!
当茶企、茶商将目光聚焦消费市场之时,会发现中国茶叶消费正在迅速升级,不但高端人群要喝精品,连普通消费者也不再满足“比水好喝一点”,而是对“质优价平”的精品茶充满旺盛需求。故,普洱茶消费升级推动着普洱茶产业进入了2.0时代,如何生产制作好“精品熟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要,成为了普洱茶界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99派茶人作为现阶段普洱茶行业的中坚,以润元昌为代表的茶企早在数年前就在布局“熟茶2.0”,以99派“中生代发酵师”为核心力量,进行新派熟茶系统性开发,打造“精品熟茶”技术领导品牌。
图为中生代发酵师王尧山,润元昌研发总监,专注、悟性高、自制力强,从2006年开始便常年驻守云南茶山,12年里走遍了勐海大大小小的茶山,对每个茶区原料的特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自己独特的见解。常年在茶山从事原料收购、生产加工、茶叶审评等一系列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发酵、拼配、审评经验,在云南当地被誉为“全勐海试茶最多的人”。
“中生代发酵师”创享“精品熟茶”新未来
润元昌掌门人李子超先生认为业内做好精品熟茶品牌需要三个条件,其中以70、80后为主体的“中生代发酵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首先必须要有资金。精品熟茶用料好,而且许多茶发出来要长期仓储,这都要占用资金。润元昌大规模收优质山头春茶原料进行发酵,建有千吨精品熟茶库存。
2、其次要有精品熟茶技术体系。
精品熟茶技术门槛高,需要与之配套的新型发酵师队伍及技术体系。
传统发酵师,发普通原料为主,缺乏精品原料发酵传统。速度、成本、规模和标准化,这是传统发酵师习惯的体系。当然不排除一些传统发酵师,与时俱进,也能发精品熟茶。
精细度、小批量、精准控制,这是精品发酵师需要的体系。
润元昌发酵师都有本科学历,带着对行业的思考,有很强的总结能力与逻辑能力,每发一堆茶,都有总结与反馈。
逻辑能力是指:对原料、发酵过程都有研究,知道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是有文化,有思辨能力的中生代发酵师。他们有要求,既向老一代学习,也愿意尝试创新。
3、最后要有渠道。
假如发的熟茶多,卖不掉,第二年不敢发,就不能持续学习与变现,也不能持续进步。润元昌拥有渠道优势,可以大量发精品熟茶,发的堆子数量越多,就能不断积累精品熟茶发酵的各种细分数据,不断总结与提升精品熟茶技术体系。有通畅的销售通路在支撑,润元昌也敢建精品熟茶大库存。
润元昌推出“中生代发酵师”,是决胜熟茶2.0时代的王牌。老一代发酵师,生于物质匮乏年代,他们主张大宗、快速、低成本、大规模之熟茶制造体系,对原料不讲究,好原料拿去做生茶的多。过去行业落后,没法吸引太多人才,许多从业者文化素质不高。现在行业起来了,吸引了更多人才过来,这是行业发展的体现。
“50年前没熟茶,前人创造熟茶。今人为什么不能创新熟茶,搞熟茶2.0时代。润活技术,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不是突发奇想的,是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这样的熟茶是好的熟茶,其只是以前不叫润活这个名字。我们中生代发酵师做得多了,通过12年钻研熟茶,才总结出精品熟茶的特点——润活。其可以高度保留茶叶的活性,让茶叶的口感有更多的享受感与满足感,所以自然而然就用这样的技术。”李子超说。
润元昌用“三大区隔”打造精品熟茶技术品牌:
1、技术区隔;
2、细分产品分类区隔;
3、供应链原料库存区隔。
普洱茶能越陈越香,是时间的朋友,年份产品在市场上有不可取代性。如同白酒市场,谁有足够多的基酒库存,就有优质产品的基础。
润元昌实行“技术工厂,大仓库”模式。
润元昌搞“二八法则”:二成卖,八成仓储。仓储精品熟茶原料,推精品熟茶。“精品库存+适当市场运作”,润元昌可打造成精品熟茶品牌。
传统熟茶有历史,润元昌有创新。其通过积累口碑,竞争未来五到十年的市场,不注重当下的市场——当下的卖。库存是润元昌的核心竞争力。
精品熟茶开启普洱茶大消费时代
润元昌将以99派的中生代发酵师为核心,充分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来供应精品熟茶,以期开启普洱茶的大健康、大消费时代。李子超将其规划为:
1、从收藏时代彻底走向消费时代,彻底推进熟茶的饮用消费。
2、产品研发要配合全国专柜战略。
解决通路问题,解决产品的积压问题,做成有流通性的产品。
3、润元昌扮演熟茶研究者角色,对应两大类客户供应产品:
一是普洱茶爱好者、发烧友,他们对普洱茶有研究,有口感追求,这是小众群体。中国人数多,这个群体其实人数很多,群体很大。(专家型,挑剔的消费者)
二是更广泛的喝茶群体,不是发烧友与专家,没有专家型消费需求与挑剔。他们只是想不用花很高的区分成本与选择成本。用一个合理的价格,就能买到好茶。他们的需求是,有一个良心厂家,出一些让他们闭着眼睛都能买到的好茶。(不想花太多时间去区分的消费者)
通过PK可以看出:
1、精品熟茶的各项指标提高显著,能顺应茶叶消费升级。
2、历史文化是传统熟茶的长项。但这是一个需要创新而诞生创新的时代,精品熟茶可扬长避短,高举创新文化大旗,是熟茶历史在当代的发展,有继往开
来的深远意义。
3、传统熟茶有传统经典茶品背书。每一代有每一代人喝的茶,精品熟茶推出广受消费者欢迎的创新明星茶品,用新时代的老百姓选票来背书。
4、传统体系的老发酵师,还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之中,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系统总结与学习创新能力不足。精品熟茶核心技术由“中生代发酵师”主导,其受过高等教育,以70后80后为主,年富力强,从业四五年到十多年,经验丰富,积极学习新生事物,能对发酵机理进行系统化总结,能深入理解来自消费市场的转型与升级,主动进行供给侧再造,用精细化发酵与全程品质管控提升发酵水平,用工业系统集成精深加工思路做强做大优质茶品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