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品茶时怎样最好?品茶时焚香有什么意义?
“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在炉,遂乏一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韵,若无名茶浮碗,终少一番胜缘,是故,茶香两相为用,缺一不可,清福者能有几人?”这是明代茶书《茗谭》中有关茶与香相得益彰的记载。
古时候的文人就有“四般闲事”,分别为焚香、品茗、挂画、插花。虽然是事,但是雅事。文人雅士的生活中定是少不了香的,香雾似有若无出于炉中,眼观其感,鼻触其味,清烟飘翻,尘心散去,书斋之中便无他物烦扰。而香的雅趣之处又近似于茶,故而焚香伴茶之风古今共享。
茶的美,有一种淡然之美,品茗之时,便是在不自觉地追求淡美享受。品茗茶席的营造则是可以让人产生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崇拜感。一方茶席上温润的茶器,让人的心和眼从杯器细致观物体悟。而要进入“非至静无求,虚中不留,乌能察物之情如此其详哉”的境地,焚香习静不可或缺。
 
每一种茶都应有一款与之“香气宜韵”的香品。
焚香煮茶虽可以让茶与香相辅相成,使品茗过程更富美感,但在茶席之上所用的香,讲究“不夺香”。若是香味过重,就会干扰到对茶香茶味的欣赏。故有,茶席宜用香,但不可夺茶之韵一说。
茶席中自然香料的种类有,檀香、沉香、龙脑香、紫藤香、甘松香、丁香、石蜜等。
沉香作为四大主香之首,常被用于品香。沉香的香味穿透力很强,能够很远就闻到其香,所以在用量上一定要把握得当,不宜过多。沉香气味一出,就能抓人注意力,并使人进入沉静,营造出一种神秘宁谧的空间感,且常用无碍。沉香的沉稳与蜜甜香,搭配普洱,不论生熟,都能体现其陈韵卓然。
檀香的香气醇厚,有奶韵蜜香,且它的香味不似沉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而是给人一种被紧密包围的感觉。檀香凉意较重,搭配偏温的红茶,更显茶韵。香、茶相得益彰的搭配,给人的嗅觉和味蕾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温润体验。
 
作为焚香、承香的主要用器,席上自少不了香炉的身影。而香炉在茶席之中的摆放也为关键,此中讲究“不挡眼”。香炉的质地有铜、铁、陶等,形状上,鼎、乳炉、鬲炉、筒炉等各式各样,色彩也缤纷夺目。而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雅士雅集茶席之上,还是以选择颜色清雅,造型端雅的焚香炉为佳。
在表现生活题材的茶席之中,则可根据所泡的茶类进行不同香炉的造型选择。如泡绿茶,则选择瓷质青花焚香炉;而泡青茶时,则可选择紫砂类的香炉。不论是陶瓷或紫砂,都极具清雅之风,置于茶席之上,融入茶味,由内而散发出的清韵,都不失为一种美好享受。
 
将香运用到茶席之中,从我国的传统熏香方式直接熏烧和隔灰熏烧来看,隔灰熏烧更得雅趣,用香方法亦十分考究。从唐宋及以后开始流行,以银叶、云母为隔。李商隐在《烧香曲》中就写到“八蚕茧绵小分炷,兽焰微红隔云母。”它不直接点燃香品,而是专门制作的香碳为燃料,通过“隔片”炙烤香品,香气溢出而无烟熏火燎之感,气味释放更为舒缓温润,香韵悠长。
在香品的形态上,印篆香、线香都是不二选择。印篆香,也称为印香、香印、香篆等,根据适宜的香方,把香药按比例配比,研磨成粉末,将香粉用模具压印成固定字型或图样,然后点燃,循序燃尽。王建《香印》中“闲居烧印香,满户松柏气。”在“闲居”二字的运用上,可谓传神,表达出最合宜的焚香心境。
 
线香则是较为常见的,尤在寺庙之中。线香成条如线,也可以盘成物象形字,用铁铜丝悬挂起来,就成了龙挂香。而茶席之上的线香,若能自制便是绝佳。
品味香与茶的乐趣,可邀上二三好友,杯盏间话香品茗,道不完的曼妙佳话;亦一人独品,在静谧环境之中学会与自己独处,虽孤但却不独。香与茶相谐,两者汇集天地日月之精华,更似自然的另一种形态表达。品香之余,啜一口茶,一股清泉滑过喉间,涤荡回肠,直达心窍,挑动着人心,令人豁然开朗。
朝开暮落,一炉香,人生几何,一壶茶,香烟袅袅,茶香四溢,哪还有那么多的苦夏烦恼。
 
作者:兮浅
日期:2018-07-15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