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普洱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有的茶客能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一名老手,也有的人喝茶的时间超过十年,也依旧在入门级别徘徊。究其原因,就是对茶的理解以及对普洱茶知识的利用。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放在普洱茶身上也同样适用。现在关于普洱茶的知识相比于数年前,已经多了不知道多少倍。
专业的茶客对名山古寨的品鉴也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一名新人,通过这些老茶客的品鉴文章学习普洱茶无疑会轻松不少。但是又会有不少人陷入到巨大的误区当中,那就是品鉴文章对茶味道的描述。
比如关于生津回甘的论述,布朗山的古树茶生津、回甘非常迅速。很多茶客就会以此为判断标准,但实际上这一产区的优质普洱茶,在生津回甘的基础上,对苦味消退的速度以及涩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但这些又是无法通过对茶叶的描述来进行量化的。
许多台地的生津回甘也是非常强烈的,但是喝到最后苦味还是很厚重,涩味退都退不掉,这样的茶不过百十元一片,很多茶客在品饮之后还以为捡到了宝。这就是只注重片面的描述,而忽略茶叶整体所带来的错误。
再比如说冰岛的柔,又有多少茶客在“柔不过冰岛”这句话上迷失。
临沧许多寨子的茶在柔和度上面与冰岛老寨并无大的差距,但是在甜度跟润度上面就会相差很多。因为某一个或是几个特征去判断一款茶的好坏,很容易就会进入误区,而且还会被耽误很多年。
名山古寨之所以被追捧,是因为茶叶本身的整体协调性。这种感觉是多年喝茶才能练出来的,这就跟学习音乐时强调的乐感是一个道理。
新人在喝茶的时候,一般先从口粮茶入手,体会茶叶的协调性为何物。然后再接触名山古寨,配合前辈们的品茶攻略学习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