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除了每天喝茶晒图,茶圈这帮人背后到底还干些啥?
「今天有什么茶喝呀」
 
这是每天早上办公室的标准问候语。
 
喜欢茶却做着枯燥的建筑行业的朋友问我,在茶行业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标准的羡慕式问句。
 
每个人都想把喜欢的事作为自己的职业,但迫于生活所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所以难免对喜欢的行业充满好奇和向往。
 
可能不止我这个朋友,很多喜欢茶却做着五花八门行业的茶友都对「在茶行业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充满求知欲,所以今天就带你了解一下“真相”。
 
茶商
 
一直被质疑,一直被需要
相信大多数茶友最直接也最多接触到的,就是茶商。
 
和“商”字一沾上边,总是让消费者提心吊胆,茶商尤其如此。市场上的以讹传讹很可怕,总是把茶商妖魔化,似乎茶商的茶都是草变的,都信不得。
 
茶商也分门类,小门小店旅游景区的经销商,有一部人是自己都不懂茶,所以茶的好坏除了价格,他们也无从辨别。
 
还有一种是把爱好和职业挂钩的茶商。
 
他们和大多数茶友对茶的初心都是一样的,也为了获得更多茶友的信任,他们的日常除了风花雪月,以茶会友,还有上山。
 
据我所知的很多茶商,都会深入茶山,了解山场,和茶农打交道,这个过程不断学习和了解。
 
先自己筛选好坏,通过多番尝试来寻茶选茶。这不止是个商业过程,也是一个爱茶人士的职业道德。
 
对茶商来说,除了寻访好茶,还要不断补给自己的知识库,来回应顾客的质疑。
 
所以很多茶商会参加各种茶会、讲座、茶博会之类茶文化活动,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经得起顾客刁钻的拷问和质疑,才能成为一个被信任的合格茶商,这届茶商真的不好做。
 
茶农
 
最辛苦的家族产业
 
网上搜索关于茶园和茶农的照片,很多都是规划整齐的茶园里,采茶女带着碎花头巾提着篮子的画面,以至于人对茶农生活充满向往。
 
而真实的茶农生活,并非如此。
 
茶农,一般都是家族产业。老一辈茶农不止要上山入林,打理茶园,精通制茶工艺,还要和茶商茶客接触。
 
所以茶农的日常并不是对着茶山喝喝茶,像隐士一样悠然,拍个照发发票圈就可以了。
 
老一辈茶农退位之后,年轻一辈继承,就算是“茶二代”。
 
茶二代跟富二代、星二代还不一样,相比富二代、星二代的与生俱来,茶二代必须要勤勉,才能保住自己的家族产业。
 
不止要面朝黄土打理茶园,学习茶知识和制茶工艺,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二代还要具备产品开发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所以相对来说,茶二代,算得上最辛苦的家族产业继承者了。
 
茶艺师
 
茶行业的门面担当
 
茶行业,最让人羡慕,看到便忍不住掏出相机的便是茶艺师。
 
作为茶行业的“门面担当”,茶艺师从气质、形象、举止都需要赏心悦目,但这不意味这,茶艺师就都是“花瓶”。
 
看过一个茶艺师的自白,从刚进行开始,懵懂无知,要练习很多基本功,要不停看书储备充足的茶知识、要熟悉掌握每一种茶的特性、工艺,要灵活运用各种冲泡手法。
 
而且作为偏文艺性质的工作者,还要学习一些与茶有关的衍生品,比如琴、棋、书、画、诗、酒、器、香道等等,不是说要全部都会,但起码要有所涉猎。
 
日常看到的茶艺师,随手拿捏盖碗,注水分杯流畅优雅,有人说,这有什么难的。
 
但其实,盖碗拿得起放得下,真的不容易。
 
盖碗泡茶,刚上手的人方法不对,很容易被烫的拿不起,甚至会烫伤,但什么事都耐不住一个熟能生巧,“烫着烫着也就习惯了”,听着还蛮心酸。
 
茶文化传播者
 
茶行业的幕后工作者
 
这里说的茶文化工作者包括一些茶专业学者、老师,茶文化研究者、推广者一类人。
 
比如茶圈众所周知的茶学博士屠幼英、茶文化学者周重林、文化茶人静清和等这些人。
 
相比茶艺师的光鲜亮丽,茶文化工作者更像是幕后工作者,外行人知之甚少却对茶文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茶文化如今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少不了这些人的助力。
 
很多人觉得,茶行业从业者应该大多是端个茶壶,仙风道骨的中老年,这又是误区。
 
如今的茶行业,活跃的大多的90后年轻一代,再加上有文化性的加持,外界以为老成的茶行业其实丰富活泼,有趣的时候别提多有趣了。
 
而且在茶行业工作,做大的安慰应该就是,可以在未上市前先人一步喝到很多难得一见的好茶。
 
对爱茶的人来说,这就很拉仇恨了。
作者:佚名
日期:2019-05-2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