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生长环境决定了普洱茶不同的滋味,在阳光、土壤、气候等共同作用下,每一片茶叶都有不同的滋味魅力。如今,一山一味已经不局限于普洱生茶,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熟茶的一山一味,甚至是极致追求。
7月,收到了不少读者关于熟茶一山一味的提问。本期,小编罗列了其中最基础的十个问题,仔细看,是最基础,本文通俗易懂,希望对于不了解熟茶一山一味的你有所帮助!
什么是一山一味?
“一山一味”,顾名思义,就是生长在不同山头的茶,有着不同的滋味。在茶业复兴公众号的推文→ 2018茶山纸牌屋:54座最热门普洱茶山的最新权威排名一文中,全面介绍了54个山头地区茶的特点,山野韵、岩韵、兰香、骚香等等别具一格。圈内众所周知,即使生长在同一山头的茶,茶树背阴还是背阳,茶叶的口感都有细微差异。如今,随着普洱茶市场的细分,记住各个山头的风味并能准确区分已成为评判是否专业重要指标了。值得一提的是,一山一味也正是普洱茶令人痴迷的重要原因。
熟茶是否有一山一味?可能性有多大?
有,肯定有,但是能准确区分熟茶山头难度很大,或者说保留原山头滋味的熟茶不多。因为熟茶需要经过不同工艺的渥堆发酵,微生物的作用和发酵的成熟度会改变山头茶的一些特点。
熟茶和生茶的一山一味有可比性吗?
没有可比性。熟茶有一山一味,但是和生茶的制作工艺完全不同,没有比较性。说到生茶,你想到的是“不苦不涩不是茶”,说到熟茶,脑海中浮现出的可能是“醇厚、温润”这样的字眼,不同事物的思考逻辑是不一样的,所以绝对不能将生茶的一山一味品评指标强加在熟茶上。不过,同属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一山一味有相似点,布朗山熟茶、易武熟茶和景迈熟茶在市场上的辨识度相对较高。
形成熟茶一山一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养育了一方茶,这“水土”就是形成熟茶一山一味最重要的原因。不同品种、不同生长环境决定了普洱茶不同的滋味和风格,在阳光、海拔、土壤、温度、水分等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普洱茶独具特色的口感滋味。和生茶不同,熟茶的一山一味还和加工工艺有密切关系,比如小筐发酵,让熟茶的一山一味实现更有可能。
熟茶的一山一味喝的出来吗?
能,但是难度极大。这个问题和前面提到的“熟茶一山一味可能性有多大”道理一样,因为工艺改变了普洱茶的性质。晒青毛茶加入优质的地下水后,要渥堆发酵,在微生物作用、湿热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经过5-8次的翻堆后,使茶青充分均匀发酵,后经解块、干燥、分级、蒸压后制成。决定茶叶口感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糖类物质等同样会发生很大变化,比如决定生茶鲜爽度的氨基酸经过发酵后总体减少,才有了熟茶的醇厚滋味。虽然会保留山头的风味,但如果不是拥有灵敏的味觉和丰富的实战体验,一般茶客是极难区分熟茶的山头味的。
从技术层面讲,熟茶的一山一味取决于哪些因素?
一个是原料,一个是工艺。茶树生长环境决定了原料的口感,也决定了熟茶的基础口感,例如冰岛的甜、老曼娥的苦,即使可以通过加工工艺来改变,但是要做一山一味的熟茶,这些特点就必须会保留。另外从工艺层面讲,为什么说市场上好的熟茶难寻,就是因为熟茶的进入门槛很高。传统大堆发酵一次就是几吨,另外工艺的把握需要经验相当丰富的制茶师傅精准把控,否自堆子烂了、口味跑偏了就是“灾难性”事故了。这就好比一个大厨,用好食材、调料、把控火候和出锅时间,一盘好菜才会有食客买单。
一山一味是否代表了名山古树熟茶的崛起?
这个问题难以明确回答。首先,什么叫崛起?消费者增多?还是古树熟茶价格上涨?还是整个行业产能提高?我们没有确切数据证明。但从业内人士口中得知,普洱茶一山一味的需求确实增多,很多企业也纷纷探索工艺,凸显熟茶的最大效能。
熟茶从勐海味到一山一味,其中的审美发生了哪些变革?
熟茶的勐海味指的用勐海的料勐海的水在勐海发酵的熟茶味道,离开了任何一个因素都做不出这种味道。勐海味的熟茶有一些共性,“腥味、浓厚、米汤感”,最早由勐海茶厂生产,老一辈的茶人都喜欢追寻这种味道。从广州、香港那边流行的“湿仓味”到“勐海味”,再到今天的“一山一味”,熟茶的审美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熟茶一山一味的需求是真的存在,还是概念炒作呢?
需求是真的存在!“存在即合理”,哪怕只有一个消费者想喝一山一味的熟茶,这个需求就是存在的。与其说熟茶的一山一味是概念炒作,不如说这是沿袭生茶的逻辑,让熟茶有更多可以玩味的内容。熟茶复制了生茶的山头概念,能否玩得下去要看市场是否买账。
“太贵了就不要买!”这个问题,nice的同事给出了这样简单粗暴的回答。普洱茶可以是一般消费品,也可以是奢侈品。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型,“物超所值”“物有所值”的普洱茶会更受欢迎。怎样避免上当?这里面有一些门路,比如同样的原料,熟茶价格肯定会比生茶高一些;即使是名山,也不意味的都是好的等等。我们能给出最好的建议就是多喝多比较,找到你喜欢并且购买无压力的那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