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日,就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国庆长假了。虽然到哪儿都是人人人,但还是阻挡不了出游的脚步。
秋高气爽,去茶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山有水有好茶,还有当地特色的饮食。
杭州龙井茶茶区、武夷山岩茶茶区亦或是云南普洱茶茶区、台湾阿里山茶区,这几年都成了网红景点。
到了茶区,多少都要买点茶叶吧,不然总觉得辜负了此行。
茶叶本身就是不错的伴手礼,且大家普遍认为在原产地买茶会更正宗一点。于是,在茶区买茶,成为了一件司空见惯又理所应当的事。
但当你回到家,满心期待地品尝从茶区买回来的茶叶,就发现有些东西就不对了,滋味不是那个滋味,汤色也有点偏差,连香气好像都变弱了。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在茶区买的茶,拿回家来一泡,总觉得不是那个味道了。
主观意识占据主导
到了茶区,远看层峦叠嶂,近处四溢茶香。观赏着田园风格,呼吸着新鲜空气,再加上“热情好客”、“乡土十足”、“能说会道”的店家,心情自然大好。
大家都知道景区特色和旅游纪念品的特性,可在旅游的当时,一开心,一上头,自然也就买了。出门游玩的一大乐趣不就是买买买吗。
以貌取茶,凭视觉判断
人都是视觉动物,不管对人还是对茶都一样。
一般来说,条索整洁、包装精美的茶更容易吸引人。商家发现了这个规律后,也更愿意在茶叶外观上下功夫了,尤其是包装。
有些包装设计费加材料制作费可能比这茶本身还要贵些。大家总会觉得包装隆重的,里面配的茶的品质也会相应更好点。所以在并不那么懂茶的情况下,就选包装考究的,精致的,送人也更有面子。
“本地人卖本地茶”也是种心理暗示。
比如在某些茶区,看到穿着民族服装在泡茶的店员,会觉得很专业很地道。或者在一些茶区,店家为了标榜他家茶叶的正宗性,通过公布自己的身份证来证明他和他家的茶都来自原产地。于是,自然而然对这些店里的茶多了三分好感。
忽略水中玄机
都说“水为茶之母”,陆羽在《茶经》中记载“泡茶用水,山泉水最好,井水其次,江水为下。”
其实,茶区的泡茶用水往往很讲究,很多茶区本身就有优质的水源,现打现烧,茶汤滋味自然鲜活。
回到家,若是用带着漂白粉味道的自来水一泡,茶的香味和口感肯定会受影响。
为什么你从茶区买回来的茶,回家一泡,总觉得滋味不对
水温不同,也会导致同一款茶的风味不同。若用90℃的水温来冲泡,茶汤风格偏轻柔细腻。若用100℃沸水一泡,茶的优缺点都会显露,但也更容易出现苦、涩甚至辛辣感。
因为不是很懂,所以心中没底
无论是对茶叶本身的了解还是泡茶手法,茶区的老板自然比我们高明,泡茶的手法也颇多门道。
他们的茶具往往种类繁多,在泡茶择器上的选择也更多。比如,紫砂壶因为存在气孔,会吸收茶汤与茶香,也更利于茶叶释放高香。瓷制茶具没有气孔,就不会吸味,也更百搭。
此外,投茶量、出汤时间、品茶环境等都会影响茶汤的风味。
在茶区看他人优雅娴熟地泡茶,甚美。但自己回到家,因为并不是那么懂茶,冲泡前就已经有点慌了,一通瞎操作更是打乱了节奏,最后发现怎么也泡不出来跟茶区一样的味道了。
所以,若是要在茶区买茶,还是要多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以及对茶叶的了解程度,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