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消费升级的逐步下沉,二、三线城市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逐渐显露出来,茶饮行业竞争的战场也不再聚焦到一线市场了,一些巨头纷纷瞄准了二三线城市的布局。
包括瑞幸咖啡,在今年9月份正式宣布将小鹿茶作为一个独立品牌进行运营,还要采取独特的新零售合伙人制度,其策略也非常明显——抢占二三四线这样的市场。
据《2019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显示,二三线城市空间巨大,截止到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达到41万家,一年内增长74%。
面对势头正劲的二三线城市,市场空间还有多大,茶企们还能按捺得住吗?
众多茶企纷纷瞄准二三线城市
与一些品牌“出去闯”的目标不同,在今年的渠道扩张中,不少茶企没有把视线放在“北上广深”这样普遍认知中的品牌高地,而是优先选择落脚在二三线城市。
某普洱茶品牌郑州经销商陈先生就透露了该茶企在郑州市场布局非常快:“这一年时间内已开设了1家旗舰体验店、并陆续开了6家专卖店。”
而2019这一年,我们明显看到,业内不少品牌茶企在二三线市场的扩张脚步明显加快,在与这些茶企茶商交流中,包括郑州、成都、重庆、西安、天津、济南、长沙、武汉、福州、青岛、济南、厦门在内的二线城市,成为一些茶企品牌下沉的首选目标。
“特别是这些二三线城市的首店,将获得品牌茶企方的大力支持,甚至提供区域化的产品,以及补助用作营销推广的资金,为第一家店的势能,做好铺路。”有经销商坦言。
如何hold住二三线市场?
这几年来,茶叶市场逐渐回归大众消费市场,这也意味着茶企茶商面对的是充分竞争、高强度竞争的市场,新一轮洗牌在所难免。
而一些新锐品牌,在今年开放渠道策略中,以进入二三线市场作为首选,可以说是一个收益与风险成正比的大胆尝试。
大部分茶企对于二三线市场开拓,首先想到的就是与当地资源对接,进入更多消费者的视野,不仅是直观的将品牌市场空间的扩大,对未来品牌溢价的提升,也是起到了铺垫与先机作用。
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优质的产品,去唤醒消费需求。
尽管从上面的饮品报告中所列的数据看,二线城市饮品店数量在高速增长,但这高速增长的背后究竟是“真是需求”下推动的自然结果,还是存在盲目跟风下的自嗨行为?这是一个需要茶企茶商仔细考量的问题。
换种说法,在二三线城市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茶企进行茶叶消费的认知与培育,或许已经不再是个难题。但是消费者的认知能不能转化成消费行为,并且是一种融入日常生活、乐此不疲的消费习惯,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而在这方面,新式茶饮品牌反倒比传统茶企更能找到感觉。
总的来说,在这种三四城市来说,茶企如果以奢侈高雅来定位自己,显然是难以穿透市场的,通过将茶定位休闲健康生活中的那杯茶,输出年轻化的茶饮文化,可能更能转化成消费行为。
对于传统茶叶消费,二三线城市消费人群有限且相对固定,产品和口碑对他们有极强的影响力。“产品做得不好,在二三线市场同样没有活下来的机会。”某白茶品牌市场部负责人吴先生说道,“在三四线城市,每天的消费人群、客户相对会固定些,消费需求大多集中在茶产品本身。”
也就是说,二三线这样的市场,给品牌提供了踏实专注的锻造环境。所以,茶企尤为要重视产品这关,必须要经得起消费者的考验。
在业界看来,大部分茶企在茶叶种植、加工的源头上有着传统的优势,现在不少品牌茶企也非常重视对供应链的把控,在这块投入也大;但与此同时,在对消费需求变化的洞察,消费者的体验,各种创新产品和围绕消费者互动的品牌传播,都还需要不断加强,这也是在二三线市场打稳根基的关键。
二三线市场
或将成为茶叶市场的关键增长点
二三线市场的巨大消费潜能正在释放,像各行业的巨头早已嗅到商机。比如联合利华、妮维雅这样的日化品巨头,天猫、京东等电商大佬,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商超等都已经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了。像麦当劳这样的餐饮巨头,未来5年新开门店大部分会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一线城市、乃至部分新一线城市的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二三线城市还有空白市场。而一些普洱茶、白茶品牌甚至是从北方市场崛起后才打入一线城市。
有业内人士表示:“眼下,茶行业一些品牌下沉到二三线城市,做出自己特色的加盟政策与扶持力度,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明显的讯号,更多茶企会将企业未来的增长点押宝在下沉市场上。”
未来五年,二三四线市场将会是整个茶饮行业竞相争夺的热土,也会成为整个茶叶市场的一个大的关键增长点和爆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