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普洱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一些基础的茶叶知识为人们所熟知,包括产区范围、品质特点、市场价格等。但人们在品饮普洱茶的过程中,依然会遇到许多未解的现象与疑惑。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生茶红变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口感区别。
红变形成原因
对于喝惯了普洱茶,尤其是普洱生茶的茶友们来说,红梗、红叶等存在并不受到待见。原因在于,作为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的普洱茶,采摘之后的鲜叶在经过萎凋、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所呈现的品质特点更加接近于绿茶。
普洱茶中出现红梗或红叶的原因有许多种可能,但主要是集中在采摘、生产制作以及后期仓储等环节。
1.采摘环节:
茶叶的变红变深,主要是内含物质与氧气结合不断发生变化的结果。一般来说,鲜叶在采摘之后会进入萎凋环节(指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使之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物理、化学变化,散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色泽变为暗绿,青草气散失)。倘若采摘之后,鲜叶因密度过大或路途遥远,没有及时萎凋走水,鲜叶很容易就出现红边的现象。
2.杀青环节:
鲜叶在采摘、萎凋完成之后,就进入杀青环节。杀青得当的茶叶,成品品质稳定,特征明显,易于辨识。如果杀青过程中,温度不够或者时间不够长,导致鲜叶中的活性酶没有完全钝化,那么鲜叶会继续发酵,从而出现红梗或者红叶。
3.仓储环节:
成品之后的普洱茶,品质较为稳定,茶叶在自然陈化中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愈加温和丰富。自然仓储的普洱茶,内含物质会逐渐转化,口味丰富独特,有着充足的生命力。而仓储不当的茶叶,温湿度等要素无法合理控制,尤其是湿度过大时,茶叶容易发生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加快了茶叶的自然发酵,使得茶叶汤色更浓、叶底色泽更深,红变的现象明显。
类似的还有黄叶红梗及绿叶红梗的形成,也在此进行说明:
黄叶红梗中,茶叶出现红梗的理由同上,当茶叶杀青没有杀透时,茶梗中的含水量还很高,酵素酶没有被发酵,后期产生了失水发酵。产生黄叶的原因则是采用了闷黄工艺,鲜叶炒完出锅后,用布包着放了两三个小时,叶片就会发黄。
绿叶红梗的产生原因就好比炒菜时的爆炒,锅温很高,茶叶下锅后几分钟就出锅了,这样的茶叶叶面翠绿,非常漂亮,但是梗没有炒熟。我们要明白炒茶叶不止是要把茶叶炒熟,同样的鲜叶,采用抖水的方式炒出来的茶和采用焖炒方式炒出来的茶,二者口感差别非常之大。杀青是采取抖水的方式,要把整个茶叶梗中的含水量散出去,而不是不摊晾,下锅后采用“闷”的方式把它蒸熟。如果锅温很高,炒茶炒的很快,采用高温快炒的方式可以鲜叶里面的酵素酶,但是茶梗里面的酵素酶并不一定能钝化,这时候就会出现绿叶红梗。
红变茶的口感差异
红叶红梗的茶,如果是萎凋时间过长,入口后会有乌龙茶的香气,甚至还能喝到白茶的味道。因为它在失水发酵过程中,茶叶中产生了许多褐红素,造成茶汤油黄。这种茶甜感好,滋味淡薄。如果是低温形成的红叶红梗,茶汤厚度够,汤色油黄、甜度高,香气呈现出闷闷的甜香。
黄叶红梗是采取了闷黄的工艺,这种工艺可以增加茶汤的厚度和甜度,整个茶汤的颜色是金黄的,喝起来韵感很宽。
绿叶红梗汤色也很漂亮,它的甜感好,厚度稍有欠缺。这三种工艺里面,闷黄的汤感是最厚的,口腔的韵感是最宽的,但绿叶红梗的茶叶喉韵是最好的。但严格来讲,从工艺上划分,它们都不算普洱茶。
理性选购
红梗和红叶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普洱茶在采摘环节、杀青环节以及仓储环节存在的不当所造成的现象。我们应当全面、客观地分析茶叶的综合品质,而不能因为红梗和红叶的存在,就一票否决掉茶叶的价值。
人们在品饮普洱茶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茶叶的整体品质是否满足自己的品饮需求,在这种基础上再来对茶叶的细节做进一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