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乐趣,在于重复却又不重复。
看似一个人每天做同样一件事情,但每一种茶,每一次冲泡,每一位朋友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
所以,不断地去鉴别,去了解,去发现的过程,才是学茶最大的乐趣。
身边已经有很多喜欢喝茶的朋友,渐渐地走上了学茶的道路。
也有人问说,该从哪里开始学茶呢?
其实,学茶和任何兴趣爱好一样,都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与方法。
一、了解按工艺划分的六大茶类
现在所说的六大茶类,是按茶的发酵工艺程度进行分类的。
这个阶段,需要了解六大茶类是哪六种。
它们的茶叶形态、茶汤色泽、滋味各有什么不同,需分别一一对照品饮、了解。
能够做到看干茶、闻香气、喝滋味、观叶底便可判断它属于哪一类茶。
这个阶段是入门的基础。
很多老茶客喝了二十几年茶,依然分不清大红袍是不是红茶,这说明只是爱喝茶,不是学茶懂茶。
二、进入“知”的层面:多读书
关于茶的典籍有很很多,这个阶段的多读书指的是近代、当代的学术读物。
这些书、刊多以茶叶作为农副产品的角度,阐述茶叶的物质原理。
世间一切事物皆以物质属性为基础、以其精神属性为发展,打好基础即便将来走到“茶道”的领域,也能不忘初心、记得它本来的样子。
有一些人学茶,却从不看书,只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
以为自己知道很多,实际上知之甚少。
当然,每一个学茶的人大多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
所以,在此阶段的学茶,要多读书。
书刊:
中国茶叶史、近代世界茶叶史(茶叶通史);茶树栽培学(茶作学);制茶学(制茶技术理论与制茶机械);茶药学;茶叶检验学;茶叶商品学、茶叶市场学、茶叶贸易学、茶叶经济学等等。
在多读书的同时亦需要多喝茶,这个阶段能细分茶叶因品种、产地、工艺不同而呈现出茶汤的各种不同,不急于追求茶叶的段位高低。
三、进入“行”的层面——走茶山
当你有了一定理论认知以后,再去茶山走走,看一看书本上的记载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叶子。
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规划地图,在每年的采茶期分别走访不同的地域。
走茶山,主要看几个方面,茶树的山场环境、茶叶的生长状态(这里可看出茶农对茶叶的栽培维护管理)。
采摘结束可在厂里看一下完整的加工工艺(这里可仔细对照实践工艺与书本理论的异同)。
好茶需好水,不要忘记品饮一下当地的水。
进行实践学习,多与茶农交流。
此时,若发现理论与实践的不同,不要轻易判断对错,反而多思考这些差异的原因。
这样你会一下子明白许多道理。
这个阶段,对品茶开始进入段位上的区分。
诸如,不同的山场环境、工艺上细微的差别,对应出茶汤有什么不同。
由喝茶进入品茶的领域,慢慢体悟“山场”这个概念。
四、“知行合一”——泡好手中一杯茶
到了此时,方能明白何谓泡好一杯茶,出现怎样的口感说明没泡好。
你的“明白”都与之前阶段的沉淀有关,时间的果可验证先前所种的一切因。
这个阶段,可读些古籍,了解古人品茶的心境,茶道。
此时,会感悟到“茶是一辈子的陪伴”,即便穷尽毕生,都没有到尽头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