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总是过得很快,算来明日便是立夏了。
随之而来的,除了愈发炎热的天气,还有藏茶的担忧,阴晴不定的气候一不小心就令茶叶有变质的可能。
明代张源《茶录,辨茶》中说道:“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
如今,我们常常将茶的「造」与「藏」孤立看待。事实上,造茶亦蕴含着藏茶一事,始者求妙而后者求精。造茶之尾声,乃将茶叶封存入罐,此即为藏茶之始。
品茶,应先习茶,而藏茶,正是习茶中十分重要却也极易被忽视的一环。
通常我们贮茶,希求茶叶之“鲜”,然而维持茶叶的鲜嫩并非难事,藏茶最有意趣不过的,是茶叶从采制到贮藏之中所发生的变化。
一如连环扣,从最初的造茶、储茶到最终的品饮环环相接,即便是微弱的变化也会影响茶叶的品第,决定最终的滋味。
宋文胜老师曾言:“贮茶不仅是为留住新鲜,只单纯用密封的茶罐封存这么简单。藏茶不止于手中机械化的操作过程,更要以“养茶人”的自觉,去探询“养”之深意。”
| 藏茶养茶以器为先
将茶叶置入茶罐之前,我们就需有所准备。
造成罐内茶叶变化的因素有很多,这其中包括了对藏茶器物的充分知晓,譬如它的材质、成型、烧结、内外空气的温度及其初生的年代....
“唯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让你控制这些变因,让藏茶器物与茶叶发生美妙的反应”。
茶本身淡雅,极易沾染其他味道,茶仓初生之时,尚存“火气”及“杂气”,唯有经时间浸染洗礼之后,方会呈现“褪火”后的拙朴之姿。
故用新茶仓存茶,茶味会被器物的味道侵蚀,是以其需放置一段时间待其褪完“杂气”,藏茶方无挂碍。
茶叶欲长期抵御外界侵染,则宜选择体格相对较大的茶罐,贮藏茶叶易聚“茶气”,可以将被杂质侵略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 因茶择藏茶之法
其实藏茶也并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最重要的是懂得茶性,每种茶叶都有自适的储藏条件。
钱椿年《茶谱·附竹炉并分封六事》中有记:“茶宜密裹,故以箬笼盛之,宜于高阁,不宜湿气,恐失真味。古人固以用火,依时焙之。常如人体体温,则御湿润。今称建城。”
可见先人早知环境之于藏茶的重要性。
从大环境来说,藏茶不能潮湿,不能有阳光直射而来,也不能过于干燥。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调整应对的方法。
冬天太干燥时,要用湿布擦拭容器;夏天则要做好除湿,容器定要密封好。室外的潮气太大时,一定要关好窗户,茶叶也不能贴着地面放,而是要放在二楼三楼以上,还不能靠墙。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选对藏茶器皿的材质也很重要。
绿茶最适合用密封性好的金属罐和瓷罐来保存,小分量的也可以密封好存放在冰箱里冷藏。普洱、白茶等可以选择透气性好的紫砂罐,但也要密封好。
两个小秘诀分享下:一是大罐少茶,茶罐别装满,留有大量空间,密封前放进提前轻轻烤过的草纸,能起到很好的吸潮作用。
二是买茶时量出而入,顶多买一个月的量,像绿茶。完全可以二两为单位地买,用小罐封好,然后就不必太操心贮藏的问题了。
藏茶之法,有诀窍更有共性,“避光、通风、阴凉、干燥”是最重要的八字口诀。
掌握了茶性,就像掌握了人的性格一样,对了脾气,怎么相处都愉快。茶也是,你待之以专业和耐心,它便回报给你最酣畅的关于生命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