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茶
是我们国家茶叶发展的
重要历史现象
茶作为一种地方特产,由地方向朝廷进贡,从魏晋时期开始,由于饮茶文化的发展和普及,被上层阶级越来越重视。
朝廷甚至还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监督和管理贡茶的生产制作(如唐朝的贡茶院)。
贡茶制度,成为了我们国家封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现象,既是供奉者加官进爵的好方法,也是当地茶叶名扬天下的重要推广方式。
不过贡茶制度给民间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既然要上贡朝廷,品质必然要重视,无论是外形的整齐度、均匀度、洁净度,还是香气口感的纯正度,都是需要精细制作的。
北宋的“龙凤团茶”,有“数千工聚而造之”的记载,百姓的劳役非常重。
当然,也有积极的一面,就是推动了茶叶品质的提升。
贡茶的制作,是一个制茶工艺由粗至精,日益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名茶,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哪些茶,是曾经的贡茶:
蒙顶山茶
蒙顶山位于今天的四川雅安,产茶历史悠久,传说当地道士吴理真,第一个将野生茶树品种驯化成可以人工种植,被奉为茶祖。
蒙顶山茶属于绿茶,唐代是它最风光的时期,不仅成为贡茶,还被誉为贡茶品质第一,后一直到清朝末年,连续作为贡茶的最佳选择之一。
目前大家能见到的蒙顶山茶有:蒙顶甘露、蒙顶石花、蒙顶黄芽,其中蒙顶黄芽还是国内少有的黄茶之一。
顾渚紫笋
在唐代,除了蒙顶茶,就是顾渚紫笋了。
当时的贡茶院就设置在浙江湖州顾渚山,东临太湖,峰峦叠嶂,云雾弥漫,土层深厚且肥沃,生态环境优越,极适合茶树生长。
顾渚紫笋茶属于绿茶,因芽叶微紫,叶片背卷似笋壳而得名。曾被压成团饼装,至清朝曾失传,目前当地已重新复苏顾渚紫笋的制作。
宜兴阳羡茶
今天江苏无锡的宜兴,古时称阳羡,是最负盛名的古茶区之一,曾与顾渚紫笋茶齐名,并同为贡茶。
早在汉朝就有“阳羡买茶”的记载,宋代苏东坡曾写下“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的名句。
阳羡茶也是一种绿茶,陆羽的《茶经》中说到:“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其标准就有参考顾渚紫笋茶和阳羡茶。
龙凤团茶
今天福建的建瓯、武夷山一带,曾产出北宋的贡茶“龙凤团茶”,这是一种宫廷专用的茶,被压成团饼状,且上面印有龙凤的图案。
由于制作极为精细和精美,曾是皇家和官员们追捧的名茶,上面的花纹也是栩栩如生,造价昂贵之极,饮用时所搭配的器具也都是精美之物,建盏就是在那时被烧制出来。
后来元明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欣赏不来这种精细的茶文化,龙凤团茶逐渐衰落,至明朝更是精简了贡茶的复杂程度,龙凤团茶目前只能在书里看到了。
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作为贡茶,主要是在清朝,而且当时有“夏饮龙井,冬饮普洱”的说法。
云南曾设有茶叶局,精选茶叶上供,清代《普洱茶记》中说:“普洱茶名重天下,味最酽。”恐怕普洱浓郁的口感,也是区别于江南细嫩绿茶的独特标志。
当时作为贡茶的主要产区,主要是在今天的西双版纳,勐腊县的倚邦、易武一带。那时还没有熟普工艺,呈上的普洱茶更接近于今天的生普。
其中还有一种压制成人头那么大,像南瓜一样的“金瓜贡茶”,非常有趣,今天在故宫博物院,可以看到200多年前的清代金瓜贡茶。
历史的贡茶已经成为过去,今天的名茶,很多曾是贡茶,其深厚的底蕴是我们今天享受好茶的基础。
能够流传至今的贡茶,已从少部分人才能享用的珍品,成为今天中国茶的骄傲,它们是我们茶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