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熟茶工艺发展简述
普洱茶从小众茶叶,到逐渐占领国内茶叶消费市场,也不过2005年马帮进京后开始到现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
从历史上来看,云南这个地方早在西汉就有“濮人种茶”的相关记载。
到唐朝,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现今景东)。唐代咸通三年,樊绰出使云南,其所著的《蛮书》卷七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菽姜桂和烹而饮之”,证明唐代已经生产银生茶。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
 
但其实,现在所风靡市场的普洱茶,与唐明时期的茶叶已经完全不同。
现代普洱茶起源于1973年,港台与东南亚市场对茶叶的需求,消费者需要更多的产品可以直接饮用,所以才诞生了现代普洱(微生物主导的普洱),为了模仿并超越老生茶而诞生,直到1975年真正出现普洱产品。
(2006年省标制定后,才有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的区别,06年前,普洱茶就是指“熟茶”,当时的生茶被称为“青饼”或“青砖”。即便到现在,很多人对普洱茶的印象还是停留在红汤褐底的熟茶身上。)
 
/05年前熟茶制作概况/
1975年熟茶技术及产品在云南茶区得到普及,但即便到现在,熟茶的发酵工艺依旧有三高问题:高风险,高资金、高技术。
 
/高成本/
是指在早期经典发酵的技术下,单次发酵数量需要10吨起,才能保证堆温的足够。即便毛料成本10元/公斤,单次起的投入成本至少10万,在那个年代,是一笔非常大的资金投入。再加上一次发酵周期都在30天以上,还会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
 
/高风险/
指发酵技术的不完全成熟带来的发酵失败风险。发酵失败有很多种情况,堆温不足,或者堆温过高,茶叶会出现酸味、焦味、燥感等等。
熟茶发酵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过程。如果发酵失败,不管10吨还是20吨,都是失败的。
而且发酵过程中因为翻堆和自然凝结造成的损耗会在10-18%之间,即便发酵成功,损耗得不到有效控制也是风险之一。
 
/高技术/
为了降低风险,一般茶企会请有经验的,发酵技术成熟的师傅来负责。
但技术成熟的师傅,背后都背负了多少次的发酵失败,多少资金的付之东流?而且那个时候熟茶发展不过二十余年,有一位‘老师傅’谈何容易?
 
因为有这“三高”,2000年,甚至05年以前,私人茶厂熟茶发酵的选料似乎成了大家默认的选择:低等级料、秋茶发酵——大幅度降低成本,减少损失。
所以现在市面上很少能遇见特别优秀的老熟茶,并非熟茶的存放魅力没有生茶高,而是本身的客观条件限制了后期存放的转化路径。
 
/06年以后 熟茶工艺成长/
05年马帮进京,06年-08年普洱茶市场天翻地覆造作了一番,普洱茶真正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之中,这之后,更多人看到了普洱茶的价值,一拥而入普洱市场,卖茶、做茶、研究茶——当然,最重要的是人的进入带来资本的进入。
可以说,到2014年前后,勐海这个发酵宝地都在悄悄的产生一些变化:经验的积累和传承、发酵工艺的可控等等,熟茶的工艺得到了巨大的推进。
 
//2014年前后至今//
熟茶工艺的进步,从2014年开始从原产地走进了喝茶人的世界中。其中特别大的2个变化在于:
 
/更多资金的涌入/
很多茶厂开始尝试春茶发酵、古树发酵、高等级原料发酵等等。从根本上提升了熟茶的品质,增加后期品饮的可能性。
 
/小框、小堆发酵的出现/
丰富了熟茶发酵工艺的类型,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发酵成本。也是小框发酵的诞生,让名山纯料发酵成为了可能。
 
//展望//
熟茶的发酵历史至今不过四十余年,但真正开始变得优秀起来的时间,不超过10年。
所以熟茶会越来越好,越来越高端,市场也会越来越细。同时未来二十年,不再是生茶独占老茶市场,而是一大批优秀老熟茶涌入市场,熟茶开始真正绽放岁月魅力的时机。
 
作者:亿品贤
日期:2020-12-2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