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普洱茶有哪些特点,能够俘获这么多“发烧友”?
喜喝普洱茶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不喝不知道,一喝离不了。”一喝上普洱茶后,就被普洱茶神秘的魅力所折服,再喝其他茶就怎么也不够味了。这就是产生众多普洱茶“发烧友”的原因,那它有哪些特点呢?归纳起来,普洱茶有以下几大特点。
 
1、产地优越
普洱茶生长在这终年湿润、云雾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不施农药的原始森林中,属于有机茶。
 
普洱茶产在澜沧江两岸的原始森林中,历史产地在西双版纳州的六大茶山。“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浓一杯中”,这是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已故茶叶界老前辈马兴先生对普洱茶产地和普洱茶品质的赞颂。
 
思茅是驰名中外“普洱茶”的主产区,有“茶城”之称。其独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普洱茶的生长提供了优异的自然条件,现在思茅所产茶叶已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国。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普洱县是历史上普洱茶的集散地,被称为“没有冬天的乐土”。 这些优越的气候条件为该区种植的云南大叶种茶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也为普洱茶化学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好山好水出好茶,云南大叶种茶生长在保山独特的生态环境,保持了茶叶最稳定的性状,使保山成为普洱茶的重要产地。
 
2、品种优良
云南澜沧江流域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区域性、特色化的优良材料众多。剔除云南境内中叶种、小叶种茶树和水浸出物低于38%的地域以后,适合制作云南普洱茶、分布在澜沧江两岸的地方性茶树良。
 
制作普洱茶的茶树品种是云南大叶种,又称乔木型的大叶种,俗称普洱茶种,芽叶发得又大又嫩,白毫特多,内含的化学成分特别丰富,制出的茶叶香高味浓。
 
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
 
3、形状各异
因成品的生普洱茶外形的不同大致分为:散茶及紧压茶两种。
 
散茶。指的是在制作后不经过压制及造型等加工步骤的成品茶叶。传统工艺上的生茶以及现代工艺的熟茶都是属于散茶一类。现在市场上主要看到的散茶有普洱金芽及宫廷普洱等。
 
紧压茶。经过造型及压制两个步骤后,紧压茶又分为饼茶,沱茶及砖茶和工艺茶。
 
饼茶。将茶叶压制成饼形状,每块普洱茶饼的重量为三百五十七克左右,每七块饼茶弄成一包,所以不少人称它为七子饼茶。
 
沱茶。把普洱茶茶叶压制成十厘米左右的碗臼形状,最小的有五克的迷你小沱茶。最大的为五百克。
 
砖茶。弄成砖块一样的普洱茶,比较有利于方便运输与保存。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4、制作过程复杂
 
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叶,茶汤醇厚,回甘迅猛,很是霸道,茶叶的制作过程也是很复杂,从采摘而言。
 
茶叶采摘季节的不同,也会形成高低不同的品质,一般“春尖”及“谷花”两个时期采制的茶叶品质最好,目前云南澜沧古茶的普洱茶多是以“春尖”为主体制成的。
 
采摘最嫩的一部分,温和的山风吹过,酝酿一冬的古茶树蓄势而发,吐露出翠嫩的茶芽,在最好的时机,把这些茶芽采下,用心制作,留住它最自然的芬芳。
 
普洱茶的制作过程中要经过鲜叶采摘、萎凋、杀青、揉捻、解块、毛茶干燥、毛茶分级、渥堆、灭菌、拼配、蒸压与干燥、压制成饼等过程。
 
普洱茶分为普洱熟茶和普洱生茶两种:普洱生茶的工艺为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晒青、称重、蒸压、干燥、包装;普洱熟茶的加工工艺为毛茶付制、渥堆发酵、翻堆、干燥、分筛、拣剔、压制、包装。
 
5、越陈越香
越陈越香,一直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普洱茶吸引了无数茶人朋友的驻足。普洱茶也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令人惊喜,令人向往!
 
普洱茶存储陈化的本质,是普洱茶不断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由此带来的内含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变化的一系列过程。变化的规律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越陈越香一定是有条件的。
 
通过存储陈化,使茶叶内含化学成分进行酶促自动氧化,发生氧化、降解和转化,引起褐色物质形成和香味改变的过程。
 
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茶汤“亮度”增加,香气逐渐纯正、陈香显现、滋味渐趋醇滑、苦涩味逐渐淡化消失,茶品观赏性增强、品韵爽口逸人。
 
6、冲泡方法要求高
普洱茶冲泡时,高温洗茶,高温冲泡,不仅是科学健康的,也是科学合理的冲泡方法。
 
“透”和“闷”是普洱茶的两种冲泡技法。“透”指冲泡过程中,不加“盖”(如杯盖,壶盖等),快速降温,使茶香自然而缓慢挥发。
 
“闷”是冲泡过程中,加“盖”,通过保持相对温度,发掘茶品香气。冲泡普洱茶时,如何掌握“透”“闷”技法,应视普洱茶的原料嫩度状况而定。
 
一般说来,“嫩茶以透为主,多透少闷;老茶以闷为主,多闷少透”。
 
细嫩的芽叶容易“闷熟”,过“闷”会使香气不易显露,水味重,故浸泡时,应“多透少闷”,以“透”为主;
 
粗老原料,细胞壁质地厚实硬脆,“粗老味”重,以高温和透闷结合的浸泡方法,能获得甘而醇的品质风格。
作者:佚名
日期:2022-03-16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