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题目,与日本茶师千利休提倡的“和、敬、清、寂”甚为近似,颇有剽窃嫌疑,其实不然。千利休的“和、敬、清、寂”仅限于日式茶道,而我的“清、寂、雅、和”融贯了普洱茶从种植、制作、冲泡到品饮。
【清】
古树普洱茶的茶园处处都显现出一个“清”字,易武茶园里的天羊和灵芝,倚邦和莽枝的树上兰花,南糯山拔玛的石斛,景迈山的螃蟹脚,布朗山那厚厚的苔藓,适当的季节,飞瀑和云海是你不可错过的风景。
当很多茶叶在使用机器制作时,普洱古树茶依然坚持手工炒茶。刷锅、冲水、再刷锅、再次清洗,每炒一锅茶,这些工序都是不能马虎的。
最难忘的一幕是,倚邦的老奶奶用筷子挑黄片的场景。使一根细而长的自制竹筷,略略抖松茶叶,小心翼翼的夹起黄片,循着茶叶间的缝隙挑起,生怕伤了旁边的嫩茶似的。
茶室宜清,窗明几净,明亮通风,器不宜多,多即显杂。茶宠乃俗物,又夺品茗者的注意力,舍!香道,舍!品茗时品茗,闻香时闻香,不可混为一谈。心静则茶清,茶依然是那片树叶,当泡者心无染着,饮者便觉茶汤是如此的香、甜。
【寂】
惊蛰一过,芽包催出嫩芽,经过一个冬季的休眠,茶树也开始苏醒了,你争我赶的向茶农主人家秀着嫩绿。山风吹来,只听见涮草机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那是茶农们在为一年春茶的开采做准备工作。
吃过晚饭,初制所里灯火通明,齐刷刷的一排炒茶锅,健壮的小伙子们挥动手臂,娴熟而专注地翻动着鲜叶,落下的鲜叶因有水汽,发出“嗤嗤”声,偶尔听到听到“撤火”、“添材”的指挥声。
那年,南糯山的桃花山房,泉边品茗。主人光头强取出自家多年的珍藏,用茶针细心的挑起一片一片干茶,长板桌围着同学及她的三位闺蜜,空气静得只有撬茶的“唏索”声和炭炉的沸水声,这份寂静是一份期盼,亦是对主人的尊敬,对泡茶人的尊重。
【雅】
劳作时的茶农最优雅,采茶时,韩信点兵的采茶手;炒茶时,翻江倒海的浪青手;揉茶时,太极八卦的推转手;压茶时,怀中抱月的团茶手。前年,网路上疯传云南少数民族老奶奶叼着烟嘴在采茶的图片,被岁月雕刻出满脸的皱纹,依然身着艳丽服饰,劳作依然不忘享用自己多年保留下抽烟嘴的习惯。想体会云南十八怪中“老太爬树比猴快”,请到茶山来。
【和】
茶山是最包容的,只因人起了分别心,生态才被破坏。多年前,我们提出茶山“头要戴帽,脚要穿鞋”的种植理念,2003年第一次入茶山就要求茶农不得打草甘膦,不得砍树,不得矮化茶树,合理修剪,适度管理,自然生长。多年后,当茶农得到实际收益,才明白当年的决定是真确的,“和”体现了茶山、人与自然的和谐。
茶叶也是包容的,早期中茶进出口公司的拼配是和谐统一的最好展示,不同等级、不同季节、不同山头的茶恰到好处的融合,但绝不是“某大师”的茶,凸显易武、班章、冰岛这样粗暴的拼配。
品茶的环境也是包容的,来自不同行业的人,或三人或五人,同品一壶茶,每人均喝出自己的味道,这就是“君子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