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任何一个品控而言,品饮体系一定是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关于山头古茶的品鉴,近年来个人进步最大的地方,总结起来有两点:
一是总结出了茶汤的入喉感;二是开始感受到了茶汤的森林感。
我想,这得益于近年来有大量的机会喝到顶级的易武茶。
而以上说到的这两点,按照个人目前的品饮体系看,绝对是山头古树茶最为精髓的部分,分享给大家。
在今年春茶时节,我便分享过关于森林茶和森林感的相关叙述,如今回头来看,还是有诸多不严谨的地方,今天尽我所能,一篇文章给大家讲清楚这个点。
一、森林感,当从这里说起。
森林感可以直接的理解为:在茶汤中感受到森林的味道(或气息)。
“森林味道”或“森林气息”是较难理解的,但有一个词,大家可以很好的理解:山野气韵。因为这个词,被提出来比较早,大家的接受度也相对较高。
山野气韵,如果我的理解没有走偏,所指的意思应该是:茶园(茶树)的生长环境(海拔、土壤、生态等)赋予茶汤的某种气息(韵感)。
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1. 邦东茶的“岩韵”;
云南临沧临翔区邦东乡的茶树生长环境较特殊,“茶石共生”,就是茶树与石头是生长在一起的。但凡去过这个地方的茶友都知道,石头和茶树的关系是极为紧密的。
而邦东茶的茶汤里,确实有一种独特的韵味,类似喝矿泉水时,你能感受到“矿物质”丰富的感觉,茶友们将这种体验称为“岩韵”。类似这种感觉我在勐库的部分山头如那焦石头寨、地界老寨;勐海帕沙的雷达山里也喝到过。
2.勐库西半山的“冰糖韵”;
勐库西半山都倚靠在邦马大雪山的山脚下,而当我喝了一圈西半山山脚下的茶时,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类似冰岛老寨里的“冰糖韵”。从地图最北边的南迫开始算,分别有:南迫、老寨、地界、坝卡、小户赛、大中山、大户赛等。冰糖韵的具体表现为:绵长的回甘和清凉感。东半山的茶如坝歪、糯伍、正气塘等等,回甘也很好,但极少出现清凉感的。
3.红土地里的“蜜甜感”;
最典型的就是小户赛红土地的、双江小勐峨的还有刮风寨的。这些茶喝下来,在舌面上都会出现“沙甜感”,就像喝过蜂蜜水后嘴巴留下的感觉一样。当然这个“蜜甜感”我自己也拿不准是否属于山韵的范畴,写出来给大家作为参考。
4.易武茶里的“森林感”;
当然,不仅仅是易武镇的茶,整个古六山外加瑶乡区的茶,只要是森林茶,都会出现“森林感”。森林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我们下一段再给大家说。
关于山野气韵,必须要说明的是:理论上,只要是山头茶,都具备山野气韵的,与茶树的树龄关系不大,与生态环境关系更大。
二、森林茶园,你了解吗?
在此前的文章里,我尝试总结过“森林感”,并做了分级。
比如:初级的森林感是“清凉感”,中级的森林感是“原野香+清凉感”,高级的森林感是“野”。
但半年多的时间以来,我又仔细思考了无数次“森林感”,认为上面这种分级,其实毫无意义,森林感的本质,其实一个“野”字就能概括。
因为森林感,是森林茶才拥有的。那这里就要仔细的解读一下森林茶了。
森林茶,其实包含了三层意思:1.茶园的生长环境;2.茶树树种;3.有无人为干扰。于是我们就能得到以下茶园分类:
1. 野生茶园:野生茶种,茶树生长状态原始(茶林混生),无人为管理和采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勐库邦马大雪山里的千年万亩古茶园、无量山、哀牢山里的古茶园;
2.野放茶园:人工栽培型古茶树,茶树生长状态原始(茶林混生),无人为管理和采制。举例:目前许多边境线上如老挝、缅甸等交界线上仍然有这种古茶园,许多茶商去收天门山、刮风寨、同庆河等名寨时,就会经常遇到这种茶;
3.茶林混生森林茶园:人工栽培型古茶树,茶树生长状态原始(茶林混生),无人为管理,有人为采制。举例:这就很多了,整个易武片区的名微茶园都这样,刮风寨、薄荷塘、哆依树等等;
4.茶林非混生森林茶园:人工栽培型古茶树,茶树生长状态较为原始,茶园与森林是分开的,但距离森林较近,茶园被森林包裹,有人为管理,有人为采制。举例:勐库的大中山、南迫、坝歪、小户赛、小荒田等等;
5.非茶林混生茶园:人工栽培型古茶树,茶园与森林是分开的(或茶树生长环境被破坏严重),且距离森林较远,有人为管理,也有人为采制。举例:冰岛老寨、磨烈、正气塘、小勐峨、勐库寨周边的茶等等;
以上就是个人能想得到的,五种与森林感挂钩的森林茶园了,好在的是,每一种茶园个人都有过相应的品饮经验,下一段,将为大家逐条解读:
三、茶汤中的森林感,表现形式都有哪些?
野生茶园的森林感:
纯纯的野生茶园的古茶树,个人感觉做成普洱茶生茶后,品饮体验乏善可陈。优点是香气高,而且独特的香气,让你一入口就能感受这茶叶是野生的,除此之外,整体表现为,汤薄,香飘,无水路,气韵足。
而这种野生茶园的茶森林感“野”的表现有几种情况:
1. 口感发麻,麻感主要集中在舌尖两侧,且很难化开,经过仓储后麻感依然存在;
2.气韵野,身体体感明显,容易“醉茶”,甚者会拉肚子。
这里的气韵野和气韵足是两回事,气韵足类似老班章、易武的高杆、森林古树等等茶的气韵足,主要以发汗、打嗝、气顶胸膛为主;而气韵野常见的表现是“心绪烦乱”,甚者有头晕眼花的状况;这应该就是醉茶的表现了;如果身体状态不佳,可能还会导致拉肚子。
所以像这种野生古树茶,其实是建议加工成红茶的;
野放茶园的森林感:
在易武喝过多次刮风寨、天门山、同庆河的赝品。经当地茶农介绍,这便是“外国货”了。常年无人打理,又处森林之中,已经完全放野的古茶树。
这种野放茶园的品饮体验也比较有代表性,香气奇高,且妖艳,汤感厚,回甘生津也有,唯独无水路、入喉感,也谈不上什么高级感了。这种茶的森林感“野”的表现也有几种情况:
1. 口感发麻,麻感主要集中在舌尖两侧,且很难化开;
2.香气很浓,又浓又野,但不是那种令人舒服的原野香;
3.气韵野,如上;
茶林混生的森林茶园:
就是目前业内非常顶级的古六山的森林茶,其茶树的生长状态皆如此。其森林感“野”的表现有:
1. 清凉感。清凉感是相对容易获得的,个人在勐库的冰岛老寨、南迫、地界、大中山、小户赛中都喝到过不同程度的清凉感。而即便是生态环境最好的大中山,其植被、生态与易武产区的茶园比起来,也多有不如。更不用说冰岛老寨,一整座山看着都光秃秃的。
2.清凉感+原野香。
原野香这种香型除了古六山的部分产区和瑶区的茶里喝到过外,在临沧茶和勐海茶里都没有喝过类似的香气。少而独特,故为高级!
目前市场将易武茶分为三大香带,即蜜香带、花香带和原野香带。以及对相应的山头做了分类,比如麻黑就是典型的蜜香带。弯弓是花相带;
我个人对于香带的分法和所囊括的山头是持保留意见的,但“原野香”这种香型,是客观存在的。在薄荷塘、弯弓杨家寨、滥田、刮风寨的白沙河、茶坪、茶王树里都有这种香气。
当然,就这么喝一圈下来,薄荷塘、天门山的原野香是最纯正的。像弯弓的香,是花香里带着原野香、茶坪的香,是蜜香中带着原野香……
原野香的感觉,很难用确切的语言来描述或对标某种常见意象,有茶友形容类似“草果叶”的香气,这个不敢肯定。但有一点,原野香极重的茶,香气在舌苔两侧的刺激性最重,整根舌头处于一种“将麻未麻”的状态。
3.轻微麻感+清凉感。
这个发麻和上面所说的麻是一个感觉,都是舌尖下两侧发麻,到目前为止,个人仅在蟒蛇箐的茶里喝到过两次。
所以我推测:这种麻感与喝森林茶的品饮经验有一定关系,换句话说,经常喝森林茶的茶友可能很难捕捉到。
4.清凉感+原野香+气韵足
在个人的品饮经验里,最典型的就是刮风寨。茶坪、白沙河、茶王地、三家村的茶里都有过类似的体验。
非茶林混生的森林茶园:
这种类型的茶园,在勐库片区相对多一些,其表现森林感的方式,主要以清凉感为主。
非茶林混生的茶园
以上所述森林感都很难感受到,更多表现为更为宽泛的山野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