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是一个看颜值的时代,这话一点不假,就连熟茶汤色也要“透亮”才是好熟茶。
我们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很多喝熟茶的朋友们会以茶汤的汤色来判断茶叶的品质,认为汤色透亮的才是好茶,汤色浑浊的茶品质就不好,这个现象让我发现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于这个熟茶品质形成的一些认知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其实一些新的熟茶汤色浑浊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在熟茶发酵的这个过程当中,微生物是会越来越多的,微生物会不断裂解叶底中的纤维和蛋白质,会产生大量小段纤维和蛋白质颗粒,很多小段纤维和蛋白质颗粒还没有小到可溶于水的程度,就形成悬浮物,此时汤色就会不那么透。但是随着微生物会持续作用,继续分解,会让这些小颗粒进一步分解成溶于水的物质。
进而放一放,有了时间的加持汤色渐渐变得清澈起来,也就是我们说的变透,变亮,而且茶汤的汤质也会变得醇厚起来,所以要做出醇厚的好熟茶,微生物大量分解纤维的这个过程,也就是说,茶汤“发浑”的这个过程其实是必须要经历的,后期它融在水里的这个水溶性多糖的量才够。
只是看是消费者是否愿意自己去承担这个仓储转化的时间成本,但是如果是因为发酵失败,仓储失败导致的浑浊,那必然会伴随着其他的问题出现,比如说比较浓的霉腥味。
那这里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个问题,茶汤通透就是好茶吗?在专业的品鉴术语中,熟茶的茶汤是“红、浓、明、亮”,没有“透”这个字,因为就熟茶来说,过于通透的茶汤,其实就是内质不足,内质多,同时转化到位的熟茶会显得浓稠而亮,有明显的折光感,而不是如白水般通透。
那接下来呢我们再来解答一些茶友的问题,在熟茶冲泡后,茶汤表面会浮现一些小小白色颗粒是什么?这些小白点可以喝吗?
这个是熟茶整个发酵过程当中,微生物是呈更迭式生长的,长到最后一个阶段主体是酵母,酵母生长得比较旺盛,都会出现这个小白点。
那这些小小白色颗粒是什么呢?就是酵母生长后期会出现的一些发酵虫,每一个阶段的微生物,一般都比上一个阶段更强势,在酵母之后,还是有更强势的生物会出来吃酵母,这些小生物和酵母在发酵结束之后,含水率不足时消亡,这些发酵虫和酵母就会留下一些蛋白质聚成团块,它就会漂浮起来,有时肉眼可见,就是浮于茶汤表面的小白点。随着时间的存放,一部分会氧化变色形成沉淀物,一部分会溶解。但这个过程比较缓慢,这个小白点它从口感,从安全性上来讲都没有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