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判断普洱茶茶树树龄的诀窍在哪里?
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喝多对比,总结经验。这听起来像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确实如此
 
所有的技巧都不具备通用性,但我知道这不是大家想看的内容,所以此处分享一些个人常用的经验!
 
1.树龄越大,汤感越平稳。
 
这里用耐泡度不是特别准确,因为耐泡度与投茶量、出汤时间都有关系。而判断判断是否是古树茶的标准,就是看其茶汤的平稳,经常喝茶的茶友肯定听过一个词:“掉水”,也就是茶汤里出现了水味。所有树龄的茶冲泡到尾水时,都会掉水的,个人判断的标准是观察其是“线性式掉水”还是“台阶式掉水”
 
所谓线性掉水,就是在一泡茶的品饮过程中,你很难察觉其掉水了;而台阶式掉水,可能上一泡茶汤的厚度还很好,可到下一泡突然就出现了水味,茶汤里许多东西就缺失了;
 
2.对于临沧茶来说,主要的品饮段集中在口腔和喉咙前段,且按照正常的工艺,很少有山头是零涩感的,我一般判断是否是古树茶找两个点:
 
一是有无喉韵以及喉韵的深浅。喉韵出现的时间越早越好,喉韵越深越好,停留的时间越久越好。
 
如果3~4开之内没有喉韵,那树龄绝对大不了;如果喉韵主要集中在舌底到喉咙前段,那可能是大树茶;如果喉韵能到喉咙以下,甚至整条食道都有喉韵,整个胸腔都是温热的,那几乎可以判断为古树了;
 
二是涩感出现时间。涩感出现的时间越晚越好,化开的越快越好。
 
如果前三开就已经出现很难化开的涩感(如果涩感化开速度很快,那不能作为判断依据),树龄都比较小;如果5~7开后才出现涩感,那很有可能是大树茶;如果到尾水才出现涩感,那基本可以断定是古树了;
 
当然,之前也喝过能确定是古树,但头三开就喝到涩感,且很难化开,有点糊嘴的茶汤,百思不得其解之余,跑到了原产地,看到了树龄的生态,茶树生长在村寨周围,周边谈不上什么生态,还能看到茶农排出的废水和牛羊粪,突然恍然大悟。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树龄和生态要综合来看,不能一概而论。
 
3.关于易武茶,主要的品饮段,集中在舌底到味蕾段,按照正常的工艺,大部分都会出现喉韵,我判断是否是古树茶也只找两个点。
 
1.茶汤与香气的融合度,即第一段里提到的一般情况下,树龄越小,香气越飘,茶汤入口,香气就散了,基本很难从鼻息后端呼出;而树龄越大,茶汤与香气的融合度就越好,有极致的,可能回喉时,还能捕捉到香气。
 
2.喉韵出现的时间,这一点与喝临沧茶相似。喉韵出现的时间越早越好,喉韵越深越好,停留的时间越久越好。
 
如果3~4开之内没有喉韵,那树龄绝对大不了;如果喉韵主要集中在舌底到喉咙前段,那可能是大树茶;如果喉韵能到喉咙以下,甚至整条食道都有喉韵,整个胸腔都是温热的,那几乎可以判断为古树了;
 
4.关于老曼峨、老班章的茶。
 
因为勐海片区个人接触的山头比较少,喝过多次的就是这两个山头,所以只能分享这两个山头。
 
许多人喝老曼峨,一定要去寻找苦底。而关于老曼峨的苦,有两种比较主流的说法:
 
一说,老曼峨有两种树种,一种是甜茶种,一种是苦茶种;还有一说,老曼峨的古树是苦茶种,小树是甜茶种,所以老曼峨的古树很苦,小树很甜!
 
而实际情况呢,老曼峨确实有两种树种,一种为甜茶种,一种是苦茶种,树龄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制成干茶后,苦茶种条索发黑,发灰;甜茶种条索呈灰白或者瓦灰色。
 
而即便是苦茶种,树龄越大,滋味也越甜!顶级的老曼峨和老班章古树茶苦底都不重!这是个诀窍,大家一定要留意一下!
作者:puer半文
日期:2024-06-2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