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巧合还是必然?早期古树茶为何都以易武和布朗料为主?
前段时候和朋友喝茶时,一个朋友提出了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那些90年代的早期古树茶,基本都是易武料或者布朗料?这背后是否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在小编看来,这个结果既有偶然的个人因素在,也有时代大势所驱动的必然,顺着这位茶友的思路,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为何早期古树茶与易武布朗的渊源。
 
易武古树茶的必然
 
首先,相信茶友们都明白易武茶在普洱茶界的分量,作为普洱茶界知名度最高,历史最悠久,出产茶品最多的茶区之一,易武不仅有着昔日的辉煌,也在近代迎来了复兴,是串联起普洱茶史的重要线索。
 
易武的繁荣始于贡茶。当时,大批汉人带动着马帮从石屏出发,先后到达易武、倚邦地区,为了长期经营,许多人举家迁入,在六大茶山的核心地区里建立了一座绝无仅有的汉人移民城市——易武 。清代中期,易武成为西双版纳普洱茶产销中心,常住居民已近万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民国中期,由于普洱茶禁运政策,赋税过重,社会动荡等原因,易武开始走上了下坡路,随之而来的抗日战争,缅甸沦陷,溃兵劫掠等事件,更是让易武雪上加霜,因此,建国后的易武就基本不再涉及普洱茶的生产。
 
再后来,宋聘号老宅被烧毁,同庆号旧址被改为民居,当时易武虽然很多茶农还在以采茶为生,但基本只做绿茶,当年的茶庄和茶号都早已荒废,甚至连普洱茶的制作技术也几近失传,成了当地随处可见的一座边陲小镇。
 
好在,曾经易武出品的号级茶,再一次拯救了这里,80年代普洱茶在台湾兴起,年代最久远的号级茶成为了茶人们的心头好,号级茶内票上的“易武正山”,也就成了台湾茶人心中的圣地。
 
1993年4月,以陈怀远、吕礼臻、曾至贤为首的“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在昆明参加完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后,几经辗转来到易武,开始了普洱茶的寻根之旅。
 
在易武副乡长李佳能的指点下,一行人找到了曾在著作中提到过易武贡茶的老乡长张毅,在对易武普洱茶传统工艺颇有了解的老乡长引导下,一行人几经波折,终于做出了一批传统手工圆茶,并命名为“真淳雅号”,也即后世所说的96真淳雅。
 
96真淳雅运往台湾后,更多的茶人知晓了易武的存在,再加上省茶司改制的影响,按照自己的需求定制茶品也不再是难事,更多的易武野生定制茶诞生,这其中,属99绿大树、99易昌号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
 
1998年,对普洱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衷渴求云南普洱茶本真味道的台湾茶人庄荣洁,在芳村茶叶市场考察过后,选择与叶炳怀的新业茶行合作,希望能定制一批茶品,并对茶叶品质提出了6点要求:大厂制作、茶山当地人收料、使用易武大树料、使用头春料、不用常规中茶包装、他试喝满意后才能规模生产。
 
这些要求相当老道,大厂制作,保证工艺稳定,茶山人收头春的大树料,品质最好,还会保真,而易武料则代表了台湾茶人对“易武正山”的憧憬。为此,叶炳怀也不敢托大,找到了他心目中的制茶选料行家——勐海茶厂苏品学,而当时苏已经收了两吨上好易武料,正好满足品质要求。
 
原料有保证,接下来就该和茶厂沟通了,而1999年的勐海茶厂恰逢破产危机,急需订单来维持运作,正好撞上了叶炳怀的制茶需求。双方经过不断的试茶和磨合后,1999年,勐海茶厂“易武正山野生茶”问世,也即后世赫赫有名的“99绿大树”。
 
同样是在1999年,原国营大渡岗茶厂科长陈世怀与原深圳富华公司业务员太俊林,辞职合伙创办的昌泰茶行,也在易武做出了一批数十吨的易武古树茶纯料茶,取名为易昌号,也即后世所称的“99易昌号”。
 
不过,两班人马虽然都不约而同的选用了易武大树料,但原因却截然不同,99易昌号这边完全是出于无奈,原来啊,早在昌泰茶行创办之前,易武就有一家只做烘青绿茶的龙马茶厂,还和乡里签了协议,只要一芽一叶等的高嫩度台地茶。
 
因此,刚刚成立,没钱没势的昌泰茶行只能收龙马茶厂挑剩的大树茶,并按级别和嫩度划分出了几个等级,由于受绿茶思维影响,相对细嫩的称为极品,稍次的称为精品,剩下的粗料则做了正品,再加上字体,饼沱都做等原因,成就了庞大的易昌号大家族。
 
布朗古树茶的巧合
 
第一批易昌号做好后,大家又开始为这批茶找起了买家。而在主要市场香港推销时,香港茶人都没人看好这批滋味清淡的易武茶,原来当年大家都习惯了勐海茶厂的7542和8582,只喜欢滋味浓烈,层次丰富的口感。
 
而香港市场的这个需求,正是布朗茶能在早期定制茶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当时的香港头盘商选茶的标准最看重的就是内质,他们称内质丰富的茶为“厚”。这一标准很好理解,传统港仓本就追求快速陈化,茶质不够“厚”的普洱茶,很容易在存放过程中陈化到位,失去上升空间。
 
后来香港茶人就慢慢发现,带有烟味的茶,往往更“厚”,而这种茶大多是茶农采的古树茶,并使用做饭用的铁锅杀青在制作过程中难免吸入烟味。这些香港茶商虽然没去过云南,也不知道这个原因,但却觉得这种带烟味的茶质更“厚”,于是就追求这类带烟味的茶,慢慢的将这个喜好普及开了。
 
而早期布朗茶最大的特点正是明显的烟韵,原因也很简单,在哈尼族,布朗族等茶山民族中,家里火塘都占有重要地位,烧火、做饭,烤火都要依赖它,即使在走向富裕后,这一传统依然保留了下来。再加上当年茶农大多把原料放在木楼上,楼下烧火、做饭,茶就容易吸入烟味。但是正是这些烟味,代表了这些普洱茶是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制成的。
 
从因过往号级茶而兴的早期易武茶,到因市场追厚而兴的布朗茶,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实则串起了一段不为人知的普洱茶历史,这正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
 
作者:小茶胡
日期:2024-07-2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