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茶市场已经进入下行期,从单纯强调产地、树龄、拼配已经不能满足产品推广的需要。好的古树茶产品应该结合普洱茶的历史来进行推广。关于普洱茶的历史有2点可以发掘。一个是布朗山的贡茶史,一个是古六大茶山的清代贡茶史。
据考证,南诏政权允许这些地方的被征服部落民族保留原来的社会经济制度,同时规定必须以当地土特产品缴纳贡赋,茶叶便是其中之一。这种作为贡赋给南诏国王朝的茶叶也应称为“贡茶”。正是南诏王朝的统治和对茶叶的需求,使银生城成为南诏时期滇南茶叶的产地、集散地及南诏银生贡茶的中转地。南诏的统治民族蒙舍蛮(即今白族、彝族的先民)正是通过银生城收取滇南澜沧江流域一带朴子蛮(即今布朗族、哈尼族的先民)等民族缴纳的贡茶,并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12世纪,南宋李石撰«续博物志»卷七中重复了这一段话,“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银生茶是当时云南茶叶的总称,也是后来普洱茶的前身,只不过“银生茶”是“散收,无采造法”。从历史来看,云南地处边远,素有“极边之地”之称,再加上南诏的统治,因此制茶方法和技术落后于当时内地团饼茶的制作。在随后的列朝列代,银生贡茶都是皇室王宫的必贡品之一。根据这段历史,可以将一些历史悠久布朗山头和具体的普洱茶产品进行联合介绍,这样就可以把产品的文化内涵丰富起来。
相比台地茶,在老茶领域里面古树茶可以说是没有范例的。这也造成现在很多人认为古树茶后期转化不如台地茶,然后去追捧大益、下关的台地拼配茶。但是从清朝历代皇帝的贡品来看,当年很多贡茶都是古树春茶制作的。其中雍正年间多次普洱茶的进贡是有确切记录的。
雍正二年八月初二日,云贵总督高其倬恭进计进:“大普洱茶100圆、中普洱茶100圆、女儿茶500圆、芽茶20篓、茶膏40匣……”
雍正三年七月十三日,云南巡抚扬名时恭进计进:“大普茶80圆、中普茶100圆、小普茶200圆、女儿茶500圆、芽茶20篓、茶膏40匣……”
雍正八年九月十八日,贵州巡抚张广泗恭进:“大普茶90圆、小普茶900圆、普茶尖90瓶、普蕊茶90圆、茶膏90匣……”
而清朝皇帝评价普洱茶有着“茶汤似宝石”的说法,可见当时古树茶转化是很让人拍案叫绝的。
现在很多茶商做古树茶一味强调古树、纯料、山头而忽略了普洱茶的文化本质。一款茶究竟要卖出什么价,得看喝这个茶的是什么人。评价过这款的茶的名人有多少。有了文人墨客的赞誉,茶就有了文化的魂,有了帝王的喜欢,茶就有了范儿。与其说一款茶有多好,不如说有哪些人喜欢这种茶,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