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云南茶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什么?如果谁要是以为茶叶那就大错特错,其实云南偏北茶区主要经济作物是甘蔗,在云南大理南涧地区的无量山中,政府打出很多标语号召农民种植板栗。
人家有人写“为什么不放过云南普洱茶古纯茶”(原名《俺为什么不放过云南普洱茶古纯茶》),本意是用云南普洱茶引申到阶级,没想到还是引发了一场云南普洱茶台地茶古树茶的口水大战,大厂派里愤青居多,有些甚至沦为粪青。你们认为大厂的拼配里不可能加入古树茶,是因为过去古树茶价格低廉的时候,茶农不会去采摘古树做茶,这到底是你们的亲眼所见,还是你们自己的思考,亦或是这本来就是一些貌似亲和的大厂茶商给你讲的故事呢?那事情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说道云南的茶叶,不得不先从云南的交通说起,云南地处西南高原,是个几乎全山地的省份,交通极其不便,九十年代从云南省省城昆明商业局往云南丽江调拨物资,开车要开7天,不像现在随着交通设施的发达,从昆明开车去丽江,最快只要7小时。九十年代,云南还有三条窄轨铁路无法与全国标准铁路并网运行,过去从昆明去上海,坐窄轨铁路去越南,从北部湾取道海上,反倒比从昆明往北直接去上海要节省很多天,直到99年昆明世博会之前,云南大力发展交通,昆明到云南大理的高速公路通车,但直到现在云南大理到云南丽江的大丽高速仍在建设之中,昆明到云南临沧、昆明到云南景洪的高速通车都没有几年,云南临沧到云南双江直到去年春茶季节还在施工,这就是云南的交通状况,交通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决定了云南茶的命运。
另外云南茶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什么?如果谁要是以为茶叶那就大错特错,其实云南偏北茶区主要经济作物是甘蔗,近几年随着对种植甘蔗给土壤造成不易恢复的破坏,而改种板栗,在云南大理南涧地区的无量山中,政府打出很多标语号召农民种植板栗,云南思茅周围的山区,农民基本都以种小粒咖啡为生,咖啡豆的收购价远远大于台地茶;而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橡胶,大型坝子上主要经济作物是香蕉,用泰国香蕉包装的那种香蕉,估计冒充泰国香蕉卖到国内市场(跑题了),这几年,浙江人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大面积种植麒麟瓜,而茶叶,只是云南经济作物中,比较小的品种类。
再说到云南茶,有几千年种植历史了,但真正台地茶还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才出现的,与云南的交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一点,交通不便的地方是不可能大面积种植台地茶的,而云南本身也有的是古树。以云南勐海产区为例,沿着贺开、邦盆、老班章一线上山,还仍然是土路,今年清明之前山上没下雨,但几天的时间路就完蛋了,全是大沟,越野车上去都费劲,年年需要整修,而这一带也是以云南大树茶古树茶为主,鲜有大面积种植的台地,尤以贺开地区古树茶群数量最为庞大,邦盆的古树茶数量在云南勐海也算赫赫有名,这些地区2-3米高超过胳膊粗的树实在不算什么,那些超过千年,挂着“云南西双版纳保护X号”的古茶树也不算新鲜。而从云南布朗山另外一面上山,经过吉良寨、帕亮等地,地势稍缓,柏油公路坡度小交通状况好,台地稍多,基本一路可见。云南临沧地区的帮东县,两米以上的大茶树成片,资源众多,反倒是矮化的台地茶成了比较稀罕的东西,说到云南景迈山的千年古茶园,恐怕知道云南普洱茶的人都听说过,云南景迈山的大树茶和古树茶状况众所周知。
反观云南的台地茶,超过30年的茶园确实不多,大多数是从云南普洱茶热以后开始种植的,也就是近十年种植的居多,随着云南普洱茶升温,也就出现了云南普洱市的万亩茶园,这些短年头的台地茶占比较大的比例,用当地人的话叫“喝不成”。
从历史的角度去看,云南确实有树龄30-40年的台地茶,也都是当时农场编制种植的,在举国学大寨,以粮食为冈的年代,有条件的地区还要砍掉茶树而改种粮食,那个年代谁又敢去自己种植茶树呢,除了兵团和农场编制的可以种植少量一些,可这些茶树的数量能有多少?除了当时交通便利地区,像现在这样大面积种植台地茶无异于自杀,而且也只有兵团、农场之类的团体,有人力物力和技术种植台地茶。
跟深山里的茶农聊过,例如大户赛、帕亮老寨这些在山顶的寨子,当年他们为了生存,为了换回一些必要的生活产品,他们要做茶买到集市或者镇上,云南老班章山的村民要把每年做的茶走几十公里山路卖到云南勐海镇,直到路修通了,古树茶出名了,有人来树下找茶了,他们才改变了生活在家里卖茶。这样的寨子在云南恐怕无法数清楚,而他们现在也只有大树茶、古树茶而没有种植台地,因为他们没有必要去种,大树茶很多,古树茶不少,足以使他们衣食无忧。
老勐海茶厂收茶只分级别不分树种没错,但老勐海茶厂从来没规定过只收台地不收大树、古树,否则众多靠茶树维持生活的寨子靠什么为生?大益下关的茶商给大家讲了个收茶的故事,讲得也没有错,但他们没讲云南茶的生长状况,没讲很多山民是靠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大树茶、古树茶为生,他们到现在都没有大面积的台地,而大面积的台地,30年前云南真的不多,否则,这些台地现在恐怕也是小树甚至是大树了吧?老勐海茶厂也不可能穿越到现在来收满足市场需求量的台地吧?大树茶、古树茶逐渐被人们认知了,价格上去了,大厂的资金抵抗不过船小好调头的小厂和私人玩家,大厂的商品茶里再不会有大树茶、古树茶。
假设古树茶和台地茶是凤凰和鸡,那么鸡还有鸡头凤也有凤尾,各有各的活法,也没必要冲突,但如果打算鸡屁股变凤头,我只知道物质不灭,但我不知道物质是怎么增加的。88青是传奇没错,7542是标杆也没错,但那是老勐海时代,是不管大树茶古树茶台地茶混收的年代,是没人注意大树茶古树茶的年代,但现在这种收茶状况,还等着大益出88青,出标杆,您慢慢等吧,我等不起,因为我只能再喝几十年茶。其实茶商的故事本身就剥夺了贺开、邦盆、老班章、帮东、景迈等等数不清山头寨子那些山民生存的权力,我不知道为什么,您自己慢慢琢磨吧。
另外说些与这题目无关的题外话,论坛的普遍论调是大树茶古树茶是炒作的产物,是人傻钱多的结果,我想那些开着路虎陆巡之类百万豪车到树底下等茶的人,肯定是口眼歪斜流着哈喇子擦着鼻涕,大风就把钱刮到他们兜里了,如果是这样,我也想傻!
以上为本人几次去产区耳闻目睹的结果,可能偏颇,但毕竟亲眼所见,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请恕本人概不争论。我想,以事实为依据,以思考为方法,应该是我们学茶的正路。
何以清心?各喝各的茶,都没有必要争。
本来只想简单说点云南的情况,抛砖引玉让大家自由讨论,不想各位坛友那么热情,一直在回复,不跟一下也很不好意思。
俺发这贴的目的只在于阐述一点事实,没有做任何台地茶大树茶对比的意思,台地茶真正做的好的质量也可以非常棒,而并不是所有的大树茶质量都是非常高的,即便好的茶树上下来的茶,后期制作不好,那也是很大的浪费。
关于大厂茶,俺真心认为过去的大厂和现在的大厂不是一回事了,不能用衡量早年大厂的眼光去幻想现在的大厂。
云南老班章村的农民是富了,但对云南比较熟悉的都应该知道,云南思茅、临沧一带的山里农民生活水平是个什么样子,云南思茅周边山里农民基本都是种小粒咖啡豆,收购价比台地茶高一些,但即便那样,很多农民买一张6000多元钱的摩托车都要写欠款合同欠上1-2年的钱,至于云南临沧地区,俺不敢说云南冰岛大寨的村民有钱没,去过云南临沧双江县的应该都知道,县城没出租车,很多宾馆晚上居然会没有热水,晚上9点以后基本就找不到吃饭的餐馆了。
那些开悍马、路虎的不用管他们,要是真碰上雨季说不定也陷死在大泥坑里。不过市面上的生产日期在2010年之后的云南老班长古树茶、云南冰岛古树茶,还能有百分之几的可能性是真的呢、、、、、、?
大家还是各喝各的吧,想找点真正的大树茶、小树茶还真得静下心来研究点东西;那句话叫啥来着:娃是个好娃,都是社会给害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