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撵茶图》说宋代“点茶法”
普洱茶
 
   《撵茶图》:南宋刘松年绘,绢本淡设色,纵66.9厘米,横44.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刘松年(约1155—1218):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浙江杭州人,擅长人物画。后人把他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家”。其传世作品很多,仅涉及到茶事内容的就有《斗茶图》、《茗园赌市图》、《博古图》、《撵茶图》等多幅。
   《撵茶图》以工笔白描的手法,细致描绘了宋代磨茶、点茶、挥翰、赏画的文人雅士茶会场景,从中可以印证宋代点茶的具体过程。画面分两部分:画幅左侧共两人,其中一人跨坐于一方长条矮几上,右手正在转动茶磨磨茶;石磨旁横放着一把茶帚,是用来扫茶末的。另一人伫立于一黑色方桌边,左手持茶盏,右手提汤瓶正欲点茶;他左手边有一正在煮水的风炉,右手边是贮水瓮;方桌上是筛茶的茶箩、贮茶的茶盒、白色茶盏、红色盏托、茶匙、茶筅等用器。画幅右侧有三人:一僧人伏案执笔,正在作书;一羽客相对而坐,意在观览;一儒士端坐其旁,似在欣赏。整个画面给人娴雅生动的感觉,充分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茶会的风雅之情和高洁志趣,是宋代点茶场景的真实写照。
   所谓点茶法,是指将茶饼经炙烤、碾磨成末后,投入茶盏调膏,然后以沸汤点注的一种茶品冲沦方法。宋•蔡襄《茶录》记载,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击拂。使之产生汤花(现时称泡沫),达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佳。点茶是宋代饮茶的主要方式,此法传到日本后演变成了抹茶道。
   宋代点茶与唐代煮茶的主要不同点是茶末置于盏后点冲,而不是置于锅中煎煮后酌茶。其次在器具和程序要求:“熁盏令热”即先温热茶盏;对茶末的碾细程度要求很高;第三选用高肩长流的汤瓶进行注水。
   点茶以蒸青团饼茶为主,较之唐代制作上压榨后去汁制饼,苦涩味有所降低,且外形更加精细。点茶的茶具有风炉、汤瓶、茶碾、茶磨、茶罗、茶匙、茶筅、茶盏等。汤瓶、茶磨、托盏、茶筅是点茶时所用的典型茶具,其中茶筅是打茶时所用,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水冲入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就会慢慢出现泡沫。
   点茶技艺要点及程序有:炙茶(用炭火烤干水气)、碾茶(将茶饼茶团碾碎成粉末)、罗茶(用绢罗筛茶)、候汤(包括选水与烧水)、熁盏(温热茶盏)、点茶(点茶时要注意水量控制,因为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还有要注意调匀、添注、环回击拂)。茶的优劣,以沫饽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是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称为“咬盏”。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有一段专门论“点”。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是茶文明大开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饮茶之法更以点茶为主。“撵茶图”意为“围绕茶事内容而作的图”,为我们再现了当时的“茶风”,更让我们如身临其境般看到了“点茶”的具体过程:正在转动石磨碾茶的仆役神态专注,动作舒缓;正欲点茶的仆役右手倾斜汤瓶,欲点茶时的谨慎专注让我们感同身受。另从画中完备的点茶用具可以看出,此时宋代“点茶法”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
 
作者:佚名
日期:2018-08-0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