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唐代品茗主流方法
普洱茶
 
    唐代品茗以煮茶法为主流,火在风炉上的茶短煮水,等到水烧第二沸时,就以适量经碾碎的茶末投入鳆中,并用茶匙搅动,待茶末涨满,就可饮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祖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唐下邦[今陕西渭南县附近)人)用诗形容这等情景:“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挂搅麴尘。”
 
    晚唐才兴起的点茶法中,注子成为必备之器。冯先铭在《从文献看唐宋以来饮茶风尚及陶瓷具的演变》中说:“从《茶经》的记载结合各地出工文物观察,碗是饮茶的主要用具,习见的唐代短嘴水壶,唐代称‘注子’,‘偏提’是盛酒用具。”《中国陶瓷史》也见如下说明:“唐人是将茶叶煮沸后倒到碗,故不用茶壶,那么习惯称为执壶的短嘴注子,不是茶壶,而是酒壶。”短流注子是酒器还是茶器?成为历史公案。
 
    事实上,点茶法自中唐兴起,是在茶瓶(水注)中煮水,置茶末于碗,再持瓶向碗中注沸水冲茶。这种品茗法的最大特色是:不用镶而改用汤瓶(水注)煮水,水沸后持瓶向茶碗冲注,然后以茶筅击拂,成浮花再饮之。注子的天命一度被视为酒器,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作者:玲儿
日期:2015-06-2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