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茶,什么样的滋味才是刚刚好呢?一点点的由浓变淡,一点点的由深到浅,一点点的由苦到甜,一点点的由顺到滑……
茶的滋味可以重来,变的只是心情而已。怀着各样的心绪从茶里找到对岁月的回想,那年那月那茶还有那人。
张爱玲说:时光易老,莫等待。
可是,茶的好滋味只有慢慢等才能得到。于岁月而言,茶是例外。
父母家的楼下,有条长长的小路通向停车场,树荫浓密,每到正午刚过,一路的光影婆娑甚是好看。所以,每次回去,故意把车停到很远的地方,为的就是身披光影走完这条小路。
阳台上是父亲晒来泡茶的水,足足三大缸,余下不多的地方安置了茶台。
很久没有跟父母认真的喝喝茶了,看着父亲白皙瘦削的手灵活的摆弄着茶,耳边像是听到了音乐一样。母亲永远是父亲身边最佳的拥趸,每次都会浅笑着赞赏着父亲,然后小小的品上几口。也只有我知道,母亲品的茶不是为了滋味,而是为了爱。从年轻的学生时代追随父亲去了西藏,一呆就是30多年,无怨无悔。在我记忆中,母亲因为身体不好并不多喝茶,而每次父亲泡茶必在身边,而且必喝上一杯赞美一句然后才去忙活别的事,一口茶一分爱,就这样相濡以沫着到了晚年。
午后的天气澄透,斜阳正好,映照着今天的茶汤也格外漂亮。
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茶,88年老熟普茶砖,茶面红褐油亮,条索粗大,叶片肥厚,中间依稀可见古树金芽,实属难得难遇的好茶。因存放得当,由外到内的陈化都非常好,茶砖已经变得疏松,砖身上压制的“百年古树”已经模糊不清,开汤后入口丝滑绵软,五道之后更有如西瓜的沙质填满口腔,馥郁的陈香弥漫在周围,入喉处不像是茶汤更像刚开坛的陈年佳酿,那百转千回后的甘甜充满着每一个细小的味蕾。
任何事物都有可能被模仿,而生命则不能,鲜活的口感变化就是鉴别茶是否有生命力的唯一标准。
想起那句赞美伊沙贝拉的话:被她的眼神凝视,摄影师的镜头都要碎了……
拥有被岁月宠幸过的好茶,何尝不也是身心皆醉。上品的好茶完全有足够的力量唤起每个人心底最深处的情绪,温暖而贴近。这样的力量同样验证着岁月沉淀后的美丽是多么有质感和深度,正如我看到父母脸上层叠的皱纹和云般的白发。
做假的老茶,老相可以仿制,但茶汤里的气韵和陈香无法仿制。气韵和陈香是不知要付出多少年的等待,多少年的守侯,多少年的细心珍藏才可以有。隔年的新茶又怎么可能?就像刚登台表演的新人,即使再包装再练习也无法展现张曼玉在花样年华里穿着旗袍站在灯下忧伤的一低头、一转身。
品茶是无须多言的乐趣,茶与心之间有着拈花微笑的默契。就像两个相爱的人,任何形式的表达都不抵让对方住在自己的心里,有了的心事哪怕隐藏的如胎记,但彼此总会知道它藏在哪里。
一点点的茶香变淡,一点点的温水微凉。朝夕之间,初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