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一个被茶文化所笼罩的时代。在明朝洪武年间,右甸至始至终以民间广袤的茶山以及民间茶人的传说烘托在世界面前。右甸是一座古城,当它从明朝的霞光中映现出来时,我们便回到了1639年农历八月初,那是一个静寂的时刻,徐霞客的脚步声已经悄然而至。十七世纪初叶的那个令人震颤的黄昏,没有人看见徐霞客的影子,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徐霞客是何人,他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四周静寂,仿佛并没有预测到一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已经到了右甸。
右甸城被暮色笼罩着,这是一座浸濡在时光磨砺中的古城,直到今天,当我们进入古城时,依然可以感知到1598年间的那次造城计划。伟大的城池应该是图纸上的一次探险,应该闪烁在造城人的幻想深处。造城设计师杜凤鸣父子奉命勘察右甸城时的夜晚,繁星高照,溪水环绕着山冈犹如美丽之天簌吹奏着人间的仙乐。
就这样,右甸城筑起在几个世纪之前的一个早晨。造城人将动人的筑城计划实施以后,右甸城以它疯狂的四肢迎候来往的商客和诗人。古代是一个被诗人和剑客簇拥于剑鞘和诗歌中的时代。现在,徐霞客来了,右甸城的炭火以从未有过的余温开始重新燃烧,徐霞客像以往任何时间一样行走,怀着静美的姿态,悄无声息地访问着他一生中最动人心弦的地理之国,在纵横而复杂的地理的枝蔓之中,它感到从右甸城北的田埂路进入城北门的那条路仿佛铺满了碎银的光泽,是如此地皎洁,他感到跋涉已久的路是那样惊心,又是那样舒缓。他悄无声息地钻进了一家客栈,直到如今,似乎在雨丝中,在右甸坝特有的浓雾弥漫之中,我依然能看见他下榻的“葛记客栈”,那是一个江西人开的客栈,足以说明在那个时代,右甸城是敞开的,它迎候着来来往往的神秘旅者。徐霞客说着江南话,那是一种从水乡飘来的语调,那也是伟大的地理学家走遍一个国家的地理史迹之后,无法改变的语调。
右甸城此时此刻已筑城四十多年,徐霞客可以在城中的壁垒上眺望着右甸城外起伏的山冈,他记录了右甸坝子的容貌:“四面环山不甚高,甸中平畴一围,聚落颇盛。”而当徐霞客从城桓、壁垒中朝着右甸城的世俗生活走去时,从浓雾散尽的街心中央,徐霞客越来越近地走到了民间,他在右甸城的集市中,看到了商铺林列着,草纸、茶叶、皮货、盐和红糖以及布料,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城不大而颇高,乃边疆之一雄”。就这样,1639年,距离我们如此遥远的时光中,徐霞客在我们之前访问了右甸城的地理、山川和世俗的秘密,留下了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