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一盏香
香添茶
添香茶即在茶叶中加入天然香料制成的再加工茶。我国的添香茶历史久远。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唐代煮茶时就有加茱萸、葱、姜、枣、橘皮等同烹的做法。
葱、姜啊,口味也是够重的!
北宋·蔡襄《茶录》就有记载:“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即以一种叫龙脑的香料,加入龙凤茶(饼茶)以助茶香,进贡皇帝。这可以算是茶中添香的原型了。到了明代,茶引花香,增益茶味,其熏香茶法已见诸记载。
明代朱权在《茶谱》中指出“熏香茶法,百花有香者皆可,当花盛开时,以纸糊竹笼两隔。上层置茶,下层置花,宜密封固。经宿开换旧花,如此数日,其茶自有香味可爱。有不用花,用龙脑熏香亦可。”
明代钱椿年编、顾元庆删校的《茶谱》更具体介绍了可作熏香茶的香花:
橙茶。将橙皮切作细丝一斤,以好茶五斤焙干,入橙丝间和,用密麻布衬垫火箱,置茶于上烘热。净绵被罨之三两时,随用建连纸袋封裹。仍以被罨焙干收用。
莲花茶。于日未出时,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一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絷,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焙干,再如前法。又将茶叶人别蕊中,如此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
荷叶茶。要把新鲜荷叶剪碎,然后在罐子里一层荷叶、一层纱布、一层茶叶地铺起来,再放上一两天。做荷叶茶,适合用“重口味”的茶叶,比如普洱、武夷岩茶,它们在吸收了荷叶的清香后,口感更加柔和。
文人偏爱荷,古籍中都记载了荷花茶的制作。
明代顾元庆所编《云林遗事》一书中,曾记载元代文人倪云林所制的"莲花茶":"莲花茶。就池沼中择取莲花蕊略破者,以手指拨开,入茶满其中,用麻丝扎缚定,经一宿,明早连花摘之,取茶纸包晒。如此三次,锡罐盛扎以收藏。"可见荷花茶从一开始就得文人雅爱。
沈复的《浮生六记》中写道,"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是说将茶叶于傍晚放在荷花花芯,利用荷花晚上收合而清晨绽开的习性,得一夜花露清香,用天泉水烹之,味道"尤绝"。这虽不是荷花茶的最早记载,但却显得颇有情致。
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假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投间至满。纸箬絷固,人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诸花仿此。
像上述香花、香料在传统合香中也是重要的合香原料。《陈氏香谱》就详细记载了用香花配合制作合香香品。
传统添香茶工艺
我国传统添香茶以窖制花茶为主,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茶类,它是以绿茶、红茶、乌龙茶茶叶及高洁清香的鲜花窖制而成,茶引花香,花增茶味,别具风韵。
窨制花茶的原料,一是茶坯,二是香花。茶叶疏松多细孔,具有毛细管的作用,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和气体;它含有的高分子棕榈酸和萜烯类化合物,也具有吸收异味的特点。花茶窨制就是利用茶叶吸香和鲜花吐香两个特性,一吸一吐,使茶味花香合二为一,这就是窖制花茶的基本原理。
花茶经窖花后,要进行提花,就是将已经失去花香的花干,通过筛分剔除,尤其是高级花茶更是如此,只有少数香花的片、末偶尔残留于花茶之中。只有在一些低级花茶中,有时为了增色,才人为地夹杂少量花干,但它无助于提高花茶的香气。所以,对成品花茶而言,它并非是由香花和茶叶两部分构成的,只是茶叶吸收了鲜花中的香与而已。
传统窖制花茶一般以茉莉花、菊花、玫瑰、桂花等花片为原料,其中以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白兰花茶较为普遍,以茉莉花茶数量最多、品质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