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般人心里也许会有疑问,前面六件都可以理解,可为什么要将茶也放在其中呢?茶有那么重要吗?茶是生活的必需品吗?从这句话来看,茶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是生活的必需品。怎么理解呢?这就要先说另一样必需品,就是米。米是一样天天都要吃的东西。大自然很奇妙,创造了米这个东西。任何一样东西吃多了都会出问题,因为都有偏性,偏寒偏热,偏酸偏甜偏辛偏苦,吃多了身体都要出问题,唯有大米的属性是接近于中的,不寒不热不苦不咸,基本没什么味道,略有微甘,入脾胃中土,所以大米成为了主食,顿顿吃都没有问题。大麦也是比较居中的能量。米面菜蔬是做什么的?补养人的,补充营养的。那为什么茶也能久服,每天都喝,茶也能补充什么吗?茶不是补充营养的,茶相反,是清解营养的。茶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清解人体里富集的多余的养分和垃圾。
茶的性味一般是香苦寒凉的,香则能散,散气,散能量,不是补能量;苦则寒凉,苦则下火,是往下清解能量的。说明古人的思维不像今天这么僵化,只想着补,不想着清,我们要往家里买东西,也要往外清垃圾,不清垃圾家里怎么还能有空间呢,茶就是负责清垃圾的。
清垃圾的食品有很多,为什么一定要是茶呢?茶很特殊的,香甘苦淡涩都有,并且都适度,不那么强烈。也就是说它在清解的能量里得到了中道,得到了中和,也就不那么容易把人体引向一个偏的方向,那就可以久服了。一样东西得到了“中”就很难得,在大自然里是不那么容易找的,比如粮食里也就大米和大麦而已,别的东西都很难取代,所以古人才这么看重茶。这里面其实还是个合道的问题。这就是古人的思维方式。现在喜欢把茶叶理解为含有什么元素,这其实是局限了茶叶,以偏概全了。如果只是那些元素,茶叶不会这么重要,吃别的也能补充。
茶叶里的香能散,是向上向表疏散邪气的,且升清气;苦能下,是向下降浊火的;所以口臭口腻的人,喝了茶就感觉很清爽。茶还有一个主要的味道就是淡,是向下利水利湿的。淡是什么味道呢,红豆薏米煮水,就是比较典型的淡味,淡就是向下淡渗的力量。所以茶既能上也能下,是天然的平衡,不太会给身体带来偏向性损耗。古人的智慧很高妙,他们找到这样一种比较平衡的东西后,就作为日常服用的清解剂。正因为是清解的,我们推崇饭后喝茶,不赞成空腹喝。空腹喝伤脾胃。
有些茶也有较明显的偏性。有以苦见长的,比如碧螺春,一般都在东南地区产出的多,南方属火,东方属木,东南炎上之气偏胜,适合喝碧螺春,向下苦降,你看,天生地造就安排了这种阴阳平衡。再比如普洱茶,普洱就是以淡味见长,淡渗的力量很强,常说普洱刮油,指的其实就是这个刮淡的力量。普洱主要产自云南,那里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的特征是海拔高气压低,人体的元气容易向上散,所以我们观察高原地区的人脸都比较红润,江南低洼地区的人则尖脸瘦脸多。高原地区喝普洱茶,就是用这种向下淡渗的能量来降来收。这样说来,顺应自己的地域来喝茶,一般来讲不会有什么问题。
喝茶还要注意寒热的选择。常有人问我,如果身体虚寒不适合喝茶,但是又很喜欢喝茶,怎么办,这时候就可以选择喝一些乌龙茶,乌龙茶通过发酵后,制约了其寒凉之性。如果身体很寒的人想喝茶怎么办?可以喝姜茶,古人还有喝椒茶的习惯。把姜和花椒放在茶里一起煮,这都是温热的东西。如果身体淤堵,不爱出汗的人,可以喝点老白茶,老白茶有一种麻涩感,实际上这等同于药物中的疏通孔窍的作用,类似于麻黄。我有一次在朋友那里喝了一壶不错的老白茶,走的时候我说今天在你这里喝的很好,因为入夏以来我还没有让自己很舒服的出一次汗,今晚喝了茶之后,出了汗了,人体排毒了。他问,那挤公交做家务也能出一身汗,叫不叫排毒。我说你那叫耗气血,再加上吸一堆浊气回来,还受污染,跟茶的排毒不是一回事。
说茶寒凉,其实也不用过于担心,无论是普洱还是绿茶,苦降的力量虽然有,都只是茶,比药温和太多,很多脾胃虚寒的人,一般建议他们不要天天喝茶,可是他们大都不听,还是每天喝。虽然也会影响,但还是有限,如果乱吃黄连去火之类的药,多吃几天,他走路可能就要扶墙了。
有人推崇喝申时茶,就是下午三点到五点喝茶。这是有道理的,这个时辰,经气运行膀胱经,膀胱经外连体表,内通膀胱,是向外和向内排毒的通道,正好和茶叶的能量运行途径一致,此时喝茶的确能起到顺势而为的作用。不过,其实也不须死守这个原则,你身体需要疏泄,什么时候喝都有用;如果你是气血虚脾胃寒比较明显的,什么时候喝茶对身体都多少有些妨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