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建茶史上的三轮辉煌
普洱茶
 
   “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唐末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建州人张廷晖将凤凰山方圆30里茶山悉数献给闽王王延钧,闽王将其列为皇家御茶园,因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
 
   从此,建茶由贡茶升格为御茶,从五代至明代,北苑御茶深受六朝(五代的闽和南唐、北宋、南宋、元、明)42位皇帝的青睐,历时458年。更可贵的是灿烂辉煌过后的北苑茶没有沉寂,没有殒灭,而是在历史长河中依时而变,与时俱进,谱写了中国茶叶史上最为璀璨的一页。
 
   王朝更迭、历史沉浮,建茶在众多新生茶品争奇斗艳的商海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次次地成功转型,占得一席之地,创下了三轮辉煌:
 
   第一轮辉煌:唐末五代至明初(933年—1391年)
 
   北苑御茶名冠天下
 
   唐末五代十国之际,张廷晖将凤凰山一带方圆数十里的茶园献给闽王,封为皇家御茶园。靠着朝廷的支持和张廷晖的精心经营和悉心研创,北苑研膏茶在制作工艺上得到长足提高。至宋元明,历代朝廷都在北苑建立“龙焙”并遣重臣督造御茶,由此北苑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御茶园。北苑御茶得到宋徽宗赵佶亲著的《大观茶论》赐予:“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这样至高无上的赞誉。
 
   北宋咸平初(998年),丁谓始作龙凤团茶。丁谓在建州任福建转运使时,主司北苑茶事,开创了团饼茶的采制工艺,研制了大龙凤团茶,专供皇帝御饮。并写出对团茶生产起重要指导作用的茶学专著《建安茶录》,北苑御茶遂名甲天下。丁谓也成为中国茶史上的龙凤团茶制作第一人。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蔡襄始作小龙凤团茶。蔡襄在龙凤团茶的制作上也是不遗余力,欧阳修曾感叹:“这小龙凤团茶,其品绝精,凡二十饼重一斤,每饼值金二两。”然而,黄金可求,而这小龙团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此外,蔡襄为小龙凤团茶所著的《茶录》一书,是一部继陆羽《茶经》之后最著名的茶学专著。它的论述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宋代艺术化的茶饮奠定了理论基础。龙团凤饼,起于丁谓,成于蔡襄。两人在中国御茶史上被称为“前丁后蔡”。
 
   北宋宣和初(公元1119年),郑可简始作“龙园胜雪”。他别出心裁,精选银丝水芽,创制的“龙园胜雪”,其精致度、奢侈度堪称茶中极品。
 
   第二轮辉煌:清末至二十世纪早期(1861—1915年)
 
   百年老字号再掀波澜
 
   据《建瓯县志》记载,清道光十四年至十八年(1843—1847年),印度总督本廷克组织茶叶委员会,从建宁府引种4.2万株建茶苗,分植于阿萨姆、古门、台拉等地方。道光十八年(1847年),高薪聘请闽茶师仿制建茶成功。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詹盛斋在建安县(今建瓯)开设“詹金圃茶庄”,研制乌龙茶。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俄商到建瓯设砖茶厂,当年就生产砖茶4500担。清光绪三年(1877年),俄商从建宁府每年运往福州出口的茶叶达3.5万担。到了光绪中期,建瓯的产茶量已大大超过宋代,达到了建瓯茶叶生产的又一个巅峰。
 
   光绪二年(1876年),詹盛斋扩大金圃经记茶庄规模,吸引了广州、潮州、汕头等地客商前来采购。宣统二年(1910年),南洋第一次劝业会,金圃茶庄与当时建瓯茶商泉圃、同芳盛,均获优等奖。1914年,在美洲巴拿马赛会,建茶参与竞赛,詹金圃得到一等奖,杨瑞圃、李泉丰各得二等奖。詹盛斋经营有乌龙茶、水仙茶,用其近30年的制茶技艺,细工精制,无论乌龙、水仙,都以色、味、香三绝取信。销售香港及东南亚各地,并设立詹金圃经记茶庄香港经销处。每年新茶登场,香港茶市必待金圃新茶开价,才能定盘。
 
   近代闽北茶叶的对外贸易中,造就了不少富翁,建瓯伍石村的伍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江西茶商佣工伍建中,诚实厚道、勤奋努力,深得主人赏识。后江西茶商因病逝世,便将茶行在建瓯的业务交给伍建中打理。在他的努力下,原本濒临危机的茶行焕发生机,成为广州巨商伍秉鉴的得力伙伴。
 
   伍建中去世后,儿子伍玉灿继承父业,继续保持茶行的繁荣,为建瓯茶叶对外贸易起到了积极作用。清同治三年(1864年),伍玉灿在家乡伍氏村开工建造庄园。为了打造这座庄园,伍玉灿聘请了上海以及南京的一些建筑名家,并从外地运进大量优质建筑材料,前后用时18年,于1882年完工。伍石山庄占地约9000平方米,由三大院落环连一体,为多进院落式布局。庄内雕梁画栋,丹青壁画,栩栩如生,被誉为“建瓯西出第一家”,并作为福建唯一的明清古建筑典范收录《中国古代建筑史》。从尚存的规模与气派,可以想像当年伍氏茶业的辉煌,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年建茶对外贸易的繁荣。
 
   在这个时期里,值得特别一提的还有“南路水仙”。十九世纪末,印度、锡兰等国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建茶在外销方面受到严峻挑战和冲击,为此,建宁府(今建瓯)茶业公帮专门成立了茶叶研究会。1910年,在南洋第一次劝业大会上,建瓯多家商号选送的南路水仙获得优质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博览会上,詹金圃茶号选送的南路水仙获得金奖,杨瑞圃、李泉丰茶号选送的南路水仙获得银奖。解放前,“南路水仙”更是成为远销厦门、潮汕、广州、香港以及东南亚,其种植面积一度达到2.6万亩。
 
   第三轮辉煌: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1951—1992年)
 
   改革转型成功涅公式
 
   1951年4月,由福建省贸易总公司筹建的“中国茶叶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建瓯茶厂”正式成立。至1975年初具规模,产品质量逐年稳定提高,年产量在1000吨左右。
 
   1976年至1992年,茶厂进入机械化生产发展阶段。其中,1978-1984年,建瓯专门成立了茶叶局。1981年,筛制联装主体车间建成投产后,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年产量最高达3000吨,平均年产量在2000吨左右,年利润平均93.3万元。从1978年至1992年的15年间,企业盈利高达1422.68万元,年均获利近百万元。
 
   在巅峰时期,全厂员工达1600多人,负责加工精制整个闽北除“政和工夫”’以外的所有茶叶,包括武夷岩茶、正山小种、白茶、绿茶、茉莉花茶等,当时还有一种特供茶,其生产和运输过程,都有专门人员负责警卫和押送。此时的建瓯茶厂成为福建省的第一茶厂、全国最大的闽北乌龙茶精制加工中心。
 
作者:玲儿
日期:2016-02-2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