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业书刊 >
推荐阅读《茶疏》
普洱茶

正文(精编版)
产茶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 
今古制法
 ...
采摘
清明谷雨,摘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若肯再迟一二日期,待其气力完足,香烈尤倍,易于收藏...
炒茶
生茶初摘,香气未透,必借火力以发其香 ...
岕中制法
 ...
收藏
收藏宜用瓷瓮,大容一二十斤,四围厚箬,中则贮茶,须极燥极新。专供此事,久乃愈佳,不必岁易。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以苎麻紧扎,压以大新砖,勿令微风得入,可以接新。
置顿
茶恶湿而喜燥,畏寒而喜温,忌蒸郁而喜清凉,置顿之所,须在时时坐卧之处 ...人有以竹器盛茶,置被笼中,用火即黄,除火即润。忌之忌之!
取用
茶之所忌,上条备矣。然则阴雨之日,岂宜擅开。如欲取用,必候天气晴明,融和高朗,然后开缶,庶无风侵。先用热水濯手,麻[巾兑]拭燥。缶口内箬,别置燥处。另取小罂贮所取茶,最日几何,以十日为限。去茶盈寸,则以寸箬补之,仍须碎剪。茶日渐少,箬日渐多,此其节也。焙燥筑实,包扎如前。
包裹
茶性畏纸,纸于水中成,受水气多也。纸裹一夕,随纸作气尽矣。虽火中焙出,少项即润。雁宕诸山,首坐此病。每以纸贴寄远,安得复佳。
日用顿置
 ...
择水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贮水
甘泉旋汲用之斯良,丙舍在城,夫岂易得。理宜多汲,贮大瓮中,但忌新器,为其火气未退,易于败水,亦易生虫。久用则善,最嫌他用。水性忌木,松杉为甚。木桶贮水,其害滋甚,挈瓶为佳耳。贮水瓮口,厚箬泥固,用时旋开,泉水不易,以梅雨水代之。
舀水
舀水必用瓷瓯。轻轻出瓮,缓倾铫中。勿令淋漓瓮内,致败水味,切须记之。
煮水器
金乃水母,锡备柔刚,味不咸涩,作铫最良。铫中必穿其心,令透火气,沸速则鲜隔风逸,沸迟则老熟昏钝,兼有汤气。慎之慎之。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
火候
火必以坚木炭为上。然木性未尽,尚有余烟,烟气入汤,汤必无用。故先烧令红,去其烟焰,兼取性力猛积,水乃易沸。既红之后,乃授水器,仍急扇之,愈速愈妙,毋令停手。停过之汤,宁弃而再烹。
烹点
未曾汲水,先备茶具...
秤量
茶注宜小,不宜甚大...
汤候
水一入铫,便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瓯注
...
荡涤
汤铫瓯注,最宜燥洁。每日晨兴,必以沸汤荡涤,用极熟黄麻巾帨[shui]向内拭干,以竹编架,覆而庋之燥处,烹时随意取用...
饮啜
...
论客
宾朋杂沓,止堪交错觥筹;乍会泛交,仅须常品酬酢。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清言雄辩,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之火,酌水点汤。量客多少,为役之烦简。三人以下,止若一炉,如五六人,便当两鼎炉,用一童,汤方调适。若还兼作,恐有参差。客若众多,姑且罢火,不妨中茶投果,出自内局。
茶所
小斋之外,别置茶寮。高燥明爽,勿令闭塞。壁边列置两炉,炉以小雪洞覆之。止开一面,用省灰尘腾散。寮前置一几,以顿茶注茶盂,为临时供具,别置一几,以顿他器。旁列一架,巾帨悬之,见用之时,即置房中。斟酌之后,旋加以盖毋受尘污,使损水力。炭宜远置,勿令近炉,尤宜多办宿干易积。炉少去壁,灰宜频扫。总之以慎火防,此为最急。
洗茶
岕茶摘自山麓,山多浮沙,随雨辄下,即着于叶中。烹时不洗去沙土,最能败茶。必先盥手令洁,次用半沸水,扇扬稍和,洗之...
童子
煎茶烧香,总是清事,不妨躬自执劳。然对客谈谐,岂能亲莅,宜教两童司之。器必晨涤,手令时盥,爪可净剔,火宜常宿,最宜饮之时,为举火之候。又当先白主人,然后修事...
饮时
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棼乱、听歌闻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语、明窗净几、洞房阿阁、宾主款狎、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院、名泉怪石
宜辍
作字、观剧、发书柬、大雨雪、长筵大席、翻阅卷帙、人事忙迫、及与上宜饮时相反事
不宜用
恶水、敝器、铜匙、铜铫、木桶、柴薪、粗童、恶婢、不洁巾帨、各色果实香药
不宜近
阴室、厨房、市喧、小儿啼、野性人、童奴相哄、酷热斋舍
良友  
清风明、月纸账楮衾、竹床石枕、名花琪树
出游
士人登山临水,必命壶觞...
权宜
出游远地,茶不可少。恐地产不佳,而人鲜好事,不得不随身自将...
虎林水
杭两山之水,以虎跑泉为上。芳冽甘腴,极可贵重,佳者乃在香积厨中上泉,故有土气,人不能辨...
宜节
茶宜常饮,不宜多饮。常饮则心肺清凉,烦郁顿释。多饮则微伤脾肾,或泄或寒...
辨化
考本
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日下茶。南中夷人定亲,必不可无,但有多寡。礼失而求诸野,今求之夷矣。
作者:茶妹妹
日期:2024-03-0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