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茶与酒的文武之道
普洱茶

在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古国,茶虽没酒的历史悠久,但自汉唐以后,文人们总是喜欢以“茶和酒”来知人论世,并热衷于两者并举。
   
茶楼与酒肆,似乎总是相依相伴,但茶盅与酒碗里所累积的情趣和风韵,却是迥然不同。
 
酒是催情剂,可以激化人的情绪。
  
无论是上战场之前,还是决定做出了某项重大的牺牲之后,喝的都是一大碗的酒,即使是死刑犯,被砍头之前,也会赏给他一碗壮胆的酒。
 
酒入腹中,豪气顿生。若此行一去不复返,便马革裹尸还;若凯旋,也当聚会饮酒,千斗不辞,在喜极而泣的英雄泪中,口到杯干。
 
茶呢,与酒恰好相反,它是镇静剂、清凉贴。当人要做出某项重大决策之时,陪伴他的,定是一杯又一杯的清茶。待茶渐无味,天渐泛白,杂乱的事项便已被分析得清晰透彻,一个近乎完美的计划已然成形。
 
古人云,诗是酒之华,诗助酒以名。酒喝高了,可以有豪迈的想象,可以有奔放的激情,可以有飘逸的思绪。
 
据载,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蒙头而睡,醒来后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借得灵机,写下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挥而就,不改一字。
 
大文豪李白是诗仙更是酒仙,不敢说是不是因为嗜酒如命,才佳作连篇,但其《将进酒》不但人人耳熟能详,他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又是何等的豪迈!
 
善饮茶者,虽不易有瞬间奔腾不羁的四溢才情,但由于长年沉浸在明窗净几、风日晴和、轻阴微雨、茂林修竹、荷亭避暑、清幽寺观的环境中,神清气爽、心平气和地神领茶的滋味,所以,他的心是清净、闲适、平淡的,他的思维如琉璃般绚丽、清澈、透明。
 
读罢黄庭坚的词作《品令茶词》,想必就会对此有点体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
  
隽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热汤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不胜茶。酒与茶不仅易于激起文人们泉涌般的才恩,还最易引发出人的各种情感。
 
茶静,酒动;茶淡,酒浓;茶甘,酒香。
  
饮茶与喝酒不同,它要的,在一种轻松优雅的氛围之中与茶的对语。人们常说的“茶须静品,酒须狂放”,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单一个人孤苦烦闷之时,茶与酒的关系就会更为有趣。豪爽的人会选择借酒浇愁,文雅内向的人会喝茶解闷。
 
苏东坡在其《水调歌头》中,开篇就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李白《月下独酌》亦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酒似乎可以转化人的一切哀愁与苦闷。
  
苏东坡爱酒亦爱茶,但在屡遭不如意之事时,还是选择了以酒来激励自己心中的豪情
 
善品酒之人,自是喜欢年头长远的酒,仿佛岁月沧桑都被装入了坛中,醇香四溢,厚重悠长。
    
都市忙碌客,偷得浮生半日闲,便去品茶。茶有禅味,将人生一切起伏跌宕悲喜哀愁,泡进杯中,继而漾起的是一份谦和淡定。
  
茶亦禅亦道,酒亦儒亦侠。不过,无论酒与茶风格怎样迥异,也有相同之处,就像有诸多的人文武全才一样。
  
“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琵琶,唱大江东去;茶边话旧,看几番星迢露冕,从淮海南来”,茶情酒意,不亦快哉!
作者:茶妹妹
日期:2016-03-17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