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岳阳产茶历史久远
普洱茶
 
   岳阳产茶历史久远,茶文化底蕴深厚,既是湖南茶叶重要产区,也是中国黄茶代表性产地,尤以君山银针、北港毛尖为最,堪为中国历来黄茶中的臻品。
   相传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娥皇、女英寻夫赶至君山,听说舜帝驾崩,抚竹痛哭,泪洒成斑,并将随身带来的茶籽播于君山,以寄哀思,感谢百姓。这棵茶籽此后经悉心培育,在君山白鹤寺长出了三兜健壮的茶苗,成为君山茶母本,也是黄茶之源。解放初期,在君山岛上的崇圣寺旧墙上,有一块大石碑。这块石碑是明朝嘉靖年间中宪大夫孙继鲁所立。他在督学湖广时,曾登临君山,写了《登山记》碑文,文中记述了君山茶的来历: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是舜帝南巡时,由娥皇和女英亲自播种的,经过培育,在白鹤寺长出了三蔸健壮的茶苗。
   又经瑶学专家考证,约在炎黄时代,蚩尤部落联盟(蚩为苗族自称,尤为瑶族自称),与炎黄部落联盟相战于涿鹿之野,战败后被迫南迁。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瑶、苗组成联盟,在“左洞庭,右彭蠡”建立三苗国,部分瑶民进入临湘北部的龙窖山,开荒种茶。龙窖山今日尚存废弃古寨址、吊脚楼、石梯、石门、古茶园等遗址,还有制茶和捣茶入饮的茶具——石盆、石缸、石杯等。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载:“龙窖山,在县(临湘)东南,接鄂州崇阳县雷家洞、石门洞,山极深远。其间居民谓之鸟乡,语言侏离,以耕畲为业,非市盐茶,不入城邑,亦无贡赋。盖山瑶人也。”南宋马子严《岳阳甲志》载:“龙窖山,在巴陵(注:临湘在北宋以前属巴陵县)山实峻极,上有雷洞、石门之洞。山瑶居之,自耕而食,自织而衣。”
   据民间传说,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往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再往杯里看时,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儿,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的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白鹤茶定为“贡茶”。 明人张谦德续写陆羽《茶经》中,就有“岳州之黄翎毛”茶的补述。此为君山银针茶的起始。
   灉湖含膏为唐代名茶,灉湖即今岳阳南湖。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公元758年左右)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湖南有衡山,岳州有灉湖之含膏”。同时相传,文成公主当年出嫁西藏时,曾带去灉湖茶。中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载:“岳州灉湖所出亦少,其好者可企于茱萸”。《唐书·刘建锋传》载:“荆湖岁百六万余斤。茶出潭、岳、辰、澧州,有仙芝、玉津、先春、绿牙之类二十六等。”裴汶《茶述》载:“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今宇内土贡实众,而顾渚、蕲阳、蒙山为上,其次寿阳、义兴、碧涧、灉湖、衡山,最下有鄱阳、浮梁。”唐末诗僧齐已诗云:“灉湖惟上贡,何以惠寻常?”灉湖,即今岳阳市南湖,灉湖贡茶为岳阳黄茶北港毛尖的前身。
   唐末五代,马殷奖励农桑,提倡纺织,发展茶叶,通商中原。原属巴陵的临湘因茶而设独立县,可见当时茶业盛况。北宋乐史《太平环宇记》载:“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潭州节度使析巴陵县置王朝场,以便人户输纳,出茶。”王朝场为临湘县的前身。另外,在陆羽《茶经》中提到岳州的茶碗,将岳州瓷与越州、鼎州、婺州、寿州、洪州等并列,事实上这些地方唐代都是名茶的重要产地。
   据《宋会要辑稿·茶号》载: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湖南八州、府三十四县产茶2361675斤,其中岳州府所辖平江、临湘、华容、巴陵4县产茶1002200斤,实际产茶13529700斤。马端临《文献通考》载:“独行灵草、绿芽片金,金茗出潭州;大柘枕出江陵。大小巴陵;开胜、开卷、小卷,生黄翎毛出岳州;双上绿芽,大小方出岳、辰、澧州”。陈仁锡《潜确类书》也载有“潭州之独行灵草,岳州之黄翎毛,岳州之含膏冷。”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载:“灉湖诸山旧出茶,谓之灉湖茶,李肇所谓岳州灉湖之含膏也,唐人极重之。见于篇什,今人不甚种植,惟白鹤僧园有千余本,土地颇类此苑。所出茶,一岁不过一、二十两,土人谓之白鹤茶,味极甘香,非他处草茶可比并,茶园地色亦相类,但土人不甚植尔。”宋代《名宦志四·宋三》中记载:“赵待善,知岳州。平江产茶,贩夫集焉,吏绳之急,或激为盗,有执十余辈以犯法告者。待善曰:‘地产茶,官收税,法也。’倍其征而纵焉。”
   明代黄一正辑注的《事物绀珠》列出了今茶名99个,古制造茶名101个,其中岳州出的黄翎毛、岳阳出的含膏冷属古制造茶名。明代张谦德《茶经》也有“岳州之黄翎毛、含膏冷”茶的记载。明代的岳阳茶叶,栽培区域已由巴陵(今岳阳县)一带向临湘、平江扩展。据《隆庆岳州府志》载:“临湘县,贡,茶芽十六斤。方物,茶(龙窖山出,味厚于巴陵,岁贡十六斤),巴陵县,方物,茶(四都,五都)。”当时湖南贡茶共70斤,其中龙窖山茶16斤,说明了湖南贡茶以龙窖山茶为主,且品质优良。又据《明史食货志》载:“楚之茶,则有湖南之白露,长沙之铁色,岳州之巴陵…”
   清代《致富奇书广集》又有岳州灉湖产含膏茶的记载。清代黄本骥《湖南方物志》有“岳州之黄翎毛,岳阳之含膏冷,唐宋时产茶名”的记载。此时,君山茶为宫庭皇室不可缺少的贡品。《巴陵县志》载:“君山贡茶,自国朝乾隆四十六年始,每岁贡十八斤。” 清吴敏树《湖山客谈》记述了君山茶情:“贡茶,君山岁十八斤,官遣人监僧家造之,或至百数斤,斤以钱六百偿之。…闻贡茶入京,以供太庙之用,则包茅已。余欲作楚贡亭于北渚,后以待茶务,乞官自买茶造之。贡尖下有贡兜,随办者炒成,色黑而无白毫,价率千六百,粗五十止,其实佳茶也。君山茶无他叶,其味粗细若一,粗者但陈,收崦浓煎之,可消食利气而无克损之害。”清《梦湘呓唔》也对君山茶和北港茶的品质作了很详尽的记述:“珂生平不喜龙井茶,而嗜云南普洱茶,安微江县之石井茶,然于王湘绮之论茶,亦引为知言。其言曰:“茶以轻清而无味,余皆重矣。”东坡云:“茶欲其白。”珂尝饮君山茶矣,则茶之至白者也。君山庙有茶树十余棵,当发芽时,岳州守派员监守之,防有盗之也。岁以进贡,郊天时用之,以其叶上冲也。程子大丈言:“岳州北港之茶甚佳,最受蒸,愈蒸愈佳,惜其色不及君山之白耳。”同时,清代也是岳阳茶业的鼎盛时期。湘阴、临湘、平江、巴陵、华容等县茶叶相继快速发展起来。至光绪年间,岳阳茶叶面积达到30多万亩,产量20多万担。
   岳阳黄茶,从娥皇、女英播茶籽于岳阳君山岛,到《唐国史补》载“湖南有衡山,岳州有灉湖含膏”及文成公主携此茶到西藏,到《巴陵县志》载“君山贡茶自清始,每岁贡十八斤”,再到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联合国总部纽约招待各国使节和作为国礼茶赠送俄罗斯时任总统普金等,演绎了岳阳黄茶源远流长历史文化与传奇品质,并享有崇高的声誉。
   如今,岳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黄茶产业,黄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市内“岳阳黄茶”生产地域范围包括岳阳市君山区、岳阳楼区、平江县、汨罗市、华容县、湘阴县与岳阳县等地部分区域,黄茶产区已成定局,黄茶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黄茶名牌效应日趋凸显,黄茶产品不断创新(如君山皇袍、王袍、黄袍和紧压黄金币、黄金砖、黄金饼等),黄茶消费逐步扩大,正成为引领茶饮的“皇者”之势;黄茶产业成为岳阳市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成为魅力湘茶的一张名片。全市将致力于打造“中国黄茶之乡”。
 
作者:玲儿
日期:2016-03-2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