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民俗 >
茶不要企图超越传统

茶,中华之历史传统几千年,是历代茶人的结晶。试图改变传统工艺、超越传统工艺,可能智慧还不够,祖宗之法不可随意遗弃,更容不得半点贱踏。
 
茶叶已可工业化大量生产,但许多令人回味无穷高品质的茶叶,仍是手工制作,即传统制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传统工艺来看,制茶并非简单之事,它更像是在制造一件艺术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80年代中期,当时的铁观音或岩茶等,从外形上区别不是太大的,茶条索松散粗糙,且稍带点茶梗,若从文字上形容则“粗头乱服”四字,火功约定俗成,干茶颜色褐色偏黑,一般都是炭焙足火,铁观音与岩茶等其他乌龙茶类泡起来一般汤色偏红且通透,类同时下红酒,上乘干红的颜色,喝起来滋味稠厚,香气馥郁,微苦,但回甘显。
 
当下茶业发达,茶叶制作工艺也有了迅猛发展,当机械化的包揉、烤箱制茶技术取代旧时的手工制茶技术的时候;
 
当现在的茶滋味越来越刻薄、茶叶越来越来越不耐泡,半发酵的乌龙茶工艺制作的愈发像绿茶的时候;
 
当铁观音的在茶叶销售中的龙头老大地位被岩茶、红茶取代的时候;
 
当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茶逐渐成为渐行渐远的传说的时候;
 
当很多茶商不在专心卖茶而是所谓的推广茶文化的时候;
 
当旁门左道,偷换慨念,外山茶、洲茶菜茶充正岩茶的时候;
 
当正岩茶,“马肉、牛肉”不论真假,纷纷卖得天价的时候;
 
我开始怀念从前,怀念95以年的铁观音,让我感受到兰花香观音韵。
 
我开始怀念从前,怀念06年以前的岩茶,让我体会到岩骨花香。
 
怀念那季节卖茶商家的本分,制茶人的厚道,怀念那平易近人的价格。许多年后的今天,我不得不认为,那时节是我关于茶,最美好的一段好时光。 
 
我怀念传统的好,也不是完全感性的,茶叶真的不一样。
 
其一:干茶的外观上褐色偏黑,上乘的干茶上看起来有类同白霜的物质,干茶炭火香气明显。 
 
其二:茶汤色清澈透明,颜色类同红酒般的艳。
 
其三:茶香气浓郁,上乘者香气清高,山场气息显,每道茶香气皆有变化,茶汤以厚重为底,煞口、入口舌尖微紧,但回甘显,口感张力有明显收放,茶叶耐泡,至少可走七道以上,其后滋味走薄但仍然有清甜,就如同高士隐者,虽老迈而气质始终,风骨犹存。 
 
其四:泡罢茶底黑褐亮,叶底显砂点点光,上乘者叶底收缩呈蛤蟆皮样,从外观上看茶底略带梗,初看有如中药之药渣,在手感方面,茶叶底的摸起来感觉弹性、质感,手摩擦感明显。 
 
其五:当下商家号称传统炭火焙制作的岩茶、铁观音很多,但不是传统,内质相差万里,只是形似色像而已。
 
昔清初周亮工在诗《闽茶曲》曾写道:“雨前虽好却嫌新,火气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传统乌龙茶的特征由此可见一斑,故茶的先天山场好,后天的发酵到位,火功准确,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是好茶先决条件。
 
时下功利盛行,商家讲求短平快的回报率,茶的从业者有能有几人恪守传统工艺?当传统式微,当下茶商鼓吹今日的茶叶制作工艺也将是未来传统的时候,我不禁冷笑一声,“当下的茶工艺或可能成为未来的传统,但传统与否我们这一代人尚无资格评说,传统与否需要经历时光,大浪淘沙,传统至少需要二到三代人的时间才能验证。
 
传统已渐行渐远,真正的传统太难太难。工艺上做到传统应该不难,但原料可否是当初的山场状况,可否是当年农耕时代的以有机肥料为主的种植。
 
我更寄希望的传统,是人心与人的精神层面能回到传统的状态,人心回归古道,商家不唯利益至上、不急功近利,恪守职业道德底限,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回归利润的合理化,让产品的价值与价格相符,如此,才是真正传统的价值所在。 
 
民国时,周氏知堂先生曾有“苦雨苦斋喫苦茶”之感叹,如今,苦雨苦斋随处可寻,然先生所说的苦茶,今却着实不易得了。 
作者:佚名
日期:2019-07-1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