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讲求真昧与形美的明代散茶“泡茶法”

     散茶泡饮法又称“瀹茶法”、由于唐代煮茶法和宋代点茶法使用的茶叶都是由茶鲜叶经过“蒸熟、捣碎、榨汁、压模、烘干”等序加丁而成饼茶或团茶。采用这种“蒸芽必熟,去膏必尽”的蒸青茶饼(团),尽管有利于产生比较洁白的茶汤泡沫,但是会使茶叶的色、香、昧受到损失,因此从宋代后期开始,民间出现了不经过蒸青、榨汁而直接烘焙或炒制成散茶的制茶方法,使茶叶香气和滋味都超过了蒸青饼(团)茶,并逐步传播开来。随着茶叶加工方式的改革,我国成品茶已经南唐代的饼茶、宋代的团茶发展为明代的炒青条形散茶,因此人们饮茶时不冉需要将茶叶碾成细末。只需把成品散茶放人茶盏或茶壶中直接用沸水冲泡即可饮用。这种散茶“直接冲泡法”尽管在元代已经现,但是真正成为主流饮用方法并取代宋代点茶法,则在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团茶而改成进贡芽茶之后。明代“泡茶法”分为“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种。其中应用最多的“下投法”的基本程式是:鉴茶备具、茶b烧水、投茶入瓯(壶或盏)、注水入瓯和奉茶品饮。这种瀹茶法演变发展成为盖碗泡法和玻璃杯泡法,一直沿用至今,并仍然成为当今主流的饮茶方式之一。明代茶叶饮用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汤渣分离”,即将茶汤从茶瓯中过滤出来,只饮茶汤而不吃茶渣,而且以“磁壶注茶、砂铫煮水为上(明·高濂《遵生八笺》)”;其次是不再强调茶汤的泡沫,而改为追求茶叶的形美和茶汤的昧真、色绿。而且对茶叶色、香、昧、形的鉴赏越加讲究。明代陆树声《茶寮记》的“煎茶七类”条目中首次设有“尝茶”一则:“茶人口,先灌漱,须除咽,俟甘津潮舌,则得真味。杂他果,则香味俱夺”[71。明代散茶冲泡法主张山堂夜坐。亲自动手,观水火相战之状,听壶中沸水松涛之声,品茶杯中喷香的袅袅茶烟,置身于云光飘缈的仙境之中;同时主张用小壶饮茶。以品出茶之真味。明代泡茶法不仅程式简便。而且较好地保留了茶叶的原味真香,更便于对茶叶的色和形直观欣赏,这是中同饮茶技艺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作者:佚名
日期:2018-07-2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