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要心静,这是品茶人极为重要的心态。茶的性格如水,清幽、儒雅、隽永,如高山之雾,七月巧云,清池碧波。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其茶文化的内核都离不开“和”与“静”,这既是对茶人的一种精神规范,也是对茶人的一种普遍期许。
谦和、恬静,对于一个茶人而言,应当贯穿其始终。正如著名茶人李曙韵所言:“如果自视为茶人,如同身着袈裟僧袍的宗教修行者,就不该在台上台下、人前人后表现不一。简而言之,没有下班的茶人。”
很多时候,当我们见到一个人在一些小事面前,呈现出焦躁与不安时,我们心里会默想——他不是很懂茶吗?“一旦自诩为茶的修行者,茶人的德与格,自然就该受到公众的评论”(李曙韵)。虽然很少有人自诩茶人这个称谓,但是当你在大众心中形成一种喝茶爱茶的印象,别人就会很自然的视你为茶人,而一切与茶有悖的言行,都会遭致外界的疑惑——怎么没有一点茶人的修养?
何谓茶人的修养?需先清晰何为茶人。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将很多爱喝茶或以茶为业的人,纳入到了茶人的行列。当你对茶的精神获得了一定的认知,一旦有人违背你的这种认知,他自己也会在你茶人的名单中除名。茶人,就是贴合茶之精神的人。茶人的修养,即是一种茶之精神自我规范的呈现。
懂茶,是茶人的一部分,却非茶人的全部。懂,只是一种知道的能力。但广义上的茶,糅粹了艺术与宗教,对其感受的能力,比知道的能力的更重要。茶圈中有一篇题为“懂不懂茶不重要,每天喝茶就好”的文章,常常被人转载。其实我们不需要对茶太过于精研,那些一生以茶做研究的学者,未必对茶有多深的感受力。
但仅仅靠喝茶,也未必能提升一个人对茶的感受能力。很多天天喝茶论茶的人,依然会在不知不觉中,暴露出与茶相违的言行,它们是不属于茶人之列的。茶人,没有合格与不合格的差距,只有是与不是的分别。
想成为茶人,需要在茶之外下功夫,从不同的层面来丰富内心的世界。喝茶是一种与时空对话的过程,茶人需要读一点书,以开阔放眼时空的维度。喝茶是一种与生命对话的过程,茶人需要感受平凡,以提升感知生命的敏感。喝茶是一种与内心对话的过程,茶人需要勤于感悟,以沉淀静安我心情怀。
有一位爱茶人在自己的书房写了一幅对联:
漫卷诗书馨岁月
一壶茶水热心肠
茶,连接心与物的纽带。以物养心,茶可入心。以心养物,茶可润物。而一个茶人极致,便是物我两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