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批人,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植茶园里,每天辛勤的劳作着,用心的经营着一片茶园,用他们的双手采摘茶青制成茶叶,每一杯清香芬芳、甘醇可口的茶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他们就是一杯好茶背后的那个人——茶农。
喝茶容易做茶难
一杯好茶,靠的是茶农们从源头把关,细心呵护每一颗茶树、精心培育茶树的生长,才能收货丰富肥硕的芽头。当然,从一片茶叶到一杯好茶,其中还包括很多道工序,他们都离不开茶农们的智慧和辛勤。
茶季,不少茶农一大早就背着竹篓来到茶园采茶,指尖的动作轻巧而娴熟,双手齐动的采摘茶叶,像几只麻雀不停的叼啄。几分钟后,嫩芽就不见了!一眼望去,茶树已然换了一个颜色。
随着岁月的进程,每一个人的掌纹里都会有生活与光阴的沉淀。因为长期采茶,茶农的食指和拇指指尖已经染成了墨绿色,手上还出现了裂纹。
采下来的茶叶是不能用力压,也不能在太阳下被暴晒,要及时送回家。茶青采摘回来后,要将其在地上摊成薄薄的一层晒青。铺放在较阴凉的地方。如果不能及时送回家的,要放于阴凉处。
如果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做茶的话,那最最痛苦的一定是摇青。晒青之后就开始摇青。时间一般从晚上7-8点开始,大概隔两个小时摇一次青。一般是摇4次青,第一次摇青的时间在5分钟左右,第二次8分钟左右,第三次10-15分钟左右,最后一次比较不固定,30分钟到一个小时都有。摇青的时间主要看茶青的走水情况。在雨天或是阴天的时候,茶叶摇青的时间会很长。
摇青的工具是竹子编成的柱体,横着放,两边有架子支撑,人在两边摇,让这个柱体360°不停转动。茶叶的容量不能超过柱体的2/3,摇青前茶叶都是铺放在笳篱上,到了时间点再倒入摇青机,摇好后要再铺回笳篱。这样一个来回不算摇青的时间就要10分钟左右。由于摇青机的容量有限,每天做茶叶都要分3-5次摇青,这样流程下来,每次摇青都在1个小时以上。如果让一个人负责整个摇青的话,整个晚上都无法睡觉了,第二天也就做不了什么事情。
炒茶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炒茶时要求火很旺的,一旦温度不够,会延长炒茶时间,直接影响茶叶最终品质,所以照看柴火是很重要的。炒一次茶的量大概在10-20斤之间,翻动起来不但费力,还不容易翻匀。如果用力过猛,茶叶还容易飞出灶外。茶叶的炒的程度也不好把握,这时的茶叶是很烫手的,炒茶的过程,会有很清香的气味。所以每到茶季,从村子走过,一路都是茶香。
炒完茶之后,要马上进行揉捻。这道工序和炒青是连在一起的,中间没有停留。揉捻是个体力活,揉捻完之后,就开始包揉成型了。
手工包揉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事情,揉捻完铺开放凉之后,要放入“焙笼”重新加热,加热的热源一部分是大家熟悉的木炭,但更多是使用煤球的。
包揉结束后,就是烘干了,我们叫“炕焙”,之前的包揉用的“焙笼”,一般是一次放一个茶球的量,“炕焙”就放3个,在加热中,慢慢的把茶叶掰开,揉散;知道茶梗干透,能清脆的折断,就算加工完成了。
其实茶农不容易,做完的的成品茶还愁卖不上价。你说做茶容易吗?
有人说,每一个茶农,都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每一个茶农,都是环境保护大使。其实,抛开这些光鲜的身份,很多茶农收入依然不高,其中很多茶农生存的地方到现在仍然还没有通电、通路。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茶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为了做出更好的茶,他们再苦再累也坚持着,茶农的一天饱含着太多的辛酸和汗水。
现在,当我们喝到滋味醇和、爽口极品好茶的时候,不要忘了感恩每一杯茶背后的茶农。没有茶农的辛苦付出,就不会有我们手中的这杯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