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顶级茶——北苑贡 茶为例来说的。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茶里的宋朝,几乎就是北苑茶里的宋朝,翻开宋朝的茶文献,满纸飘荡的几乎都是北苑茶的芳香。宋代是古代中国的茶盛时代,也是茶学勃兴时代,如果只从文献来看,宋代的茶和茶学,几乎就是北苑茶的天下。所以,有必要说说早已逝去的北苑茶,就像说说那个热兵器兴起之后早已逝去的武林。
北苑茶虽然是宋朝统领天下的茶中之茶,可有趣的是,北苑茶为什么叫北苑茶,却连宋朝人自己也搞不太清楚。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103年),丁谓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福建交通运输事务。他在任时大力强化对今日福建省建瓯县北苑贡茶的管理,使北苑贡茶的质量、品种和数量都有极大提高,并因此得到提拔,官运亨通。更重要的是他还撰写了宋朝第一部重要茶学著作《北苑茶录》,开创了宋代茶学研究的风气,成为宋朝茶学的先驱。
可是,在这么一部重要著作里,丁谓却有一个无奈:他搞不清北苑茶为什么会叫北苑茶?他说:“北苑,里名也,今曰龙焙。苑者,天子园囿之名,此在列郡之东隅,缘何却名北苑?”这是什么意思?丁谓是说,北苑,听说以前是个村庄的名字,可今日这个村庄却叫龙焙村(龙指皇帝,焙指烘焙,龙焙村就是指专为皇帝烘焙茶的村庄)。所谓苑,是指皇家的园林(如汉武帝的上林苑之类),该在皇城附近,可建州(今日建瓯县)却在天下州郡的东南偏僻一隅,却怎么会叫北苑呢?
对丁谓的疑问,同是宋人的沈括做了回答。他在宋代百科全书式的科普著作《梦溪笔谈》“北苑茶”一条里说:“建茶之美者,号‘北苑茶’。今建州凤凰山,土人相传谓之‘北苑’,言江南尝置官领之,谓之‘北苑使’。
沈括是宋代极富科学精神的学者型官员,他对北苑茶的见解值得充分重视,但他的回答依然有漏洞,因为他和丁谓一样,都忽视大宋建立之前的一个政权——闽国。
只要留意闽国这个政权,北苑茶为什么叫北苑茶就一清二楚了。综合其他史料,可知建州建安凤凰山东峰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据有关记载和当代茶学专家陈椽先生考证,早在南北朝时(479-502年)建州就已有人工种茶和从事茶叶加工生产的历史。至唐朝开元天宝间(713-755年)建州境内就已盛产茶叶,且茶叶制作已从草茶向蒸青茶过渡。
闽国的永隆五年,也是南唐的保大元年,对这一年的北苑茶,《中国茶叶大辞典》一书根据有关史料记载说:南唐保大元年(943年),闽王王延政遣潘承佑主持北苑茶事。这也说明建州建安县凤凰山的“北苑”是生产贡茶的皇家茶苑无疑。对北苑为什么称作北苑这么简单的问题,丁谓和沈括,以及其他宋代茶人竟然搞不清楚,胡乱解释,或许有以下几个原因……
但不管怎么说,从闽国龙启元年(933年)开始,福建建州建安县凤凰山茶苑便成为皇家茶苑了,靠着朝廷的支持,北苑研膏茶在制作工艺上得到很大提高。
北苑作为皇家茶苑在闽国一共存在了12年,南唐保大三年(945年),南唐国主李璟抓住闽国内乱机会进攻,攻陷福州,王延政投降,闽国亡,北苑归南唐。……欧阳修《归田录》载:“其品精绝,谓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以至当时王公将相都有“黄金可得,龙团难求”的感叹。
由于前人的铺垫,到了北宋熙宁、元丰、宣和年间,也就是北宋中后期,北苑茶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大文豪欧阳修就作诗说:“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此时的“细色五纲”“龙团胜雪”恐怕比欧阳修写诗时传得更急。
至此,北苑茶以其皇家御焙的高贵地位和出产龙凤团茶制作之精、品质之高、包装之奢华、价值之昂贵(一饼价值高达四十缗,举世无双,有诗云:“皇帝一盅茶,百姓三年粮”,正是指此)……那么,黄金年代的北苑会是一幅什么景象呢?因为整个宋代的茶学基础几乎就是北苑茶,所以如今北苑茶如何精贵、在宫廷如何盛行、甚至如何制作等情景细节,在史料中都有大量记载。……根据有关史料和相关文物考古、田野调查,不难梳理北苑茶黄金年代里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