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茶企参加茶博会图什么
【参加茶博会,图什么?】
@老茶:进入5月,各地春季茶博会陆续粉墨登场。时不时听到一些茶企抱怨,展会人气太差、参展效果不佳云云。但这些茶企不知是否明白:参展究竟图个什么?
近几年,国内大大小小的茶博会已呈泛滥之势,办展频次过于密集,参展主体高度雷同。不仅同一座城市的春季展、秋季展看不出什么区别,相邻两座城市先后举办的茶博会也几乎没什么两样。其实,每年愿意花钱参展的品牌厂商就那么几个,算上那些逢展必至销售杂牌货的“会虫”,实在看不出茶展与茶展的区别在哪里。或许,最大区别在于收取展位费的不是同一拨人吧。
2014年下半年以来,茶博会的“两条腿”普洱茶、黑茶行情持续低迷,厂商纷纷压缩参展预算,各地茶博会招展困难,人气惨淡。除了一些带有标志性意义的重点城市茶展,厂商肯勒紧裤腰带参展刷存在感外,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所谓茶博会已沦为大排档扎堆的农副产品展销会,实在无法入眼。
对于品牌厂商来说,参展无非为了展示品牌形象、招商或者干脆卖东西。展会上品牌形象“展示”得如何,比较难以衡量;招商、卖东西的成效如何,却一目了然。
要不要参展、参加什么样的茶展,厂商先得心中有数,才不至于跑偏。如果纯粹为了刷存在感,却误入打擦边球的野鸡展销会,岂不是个笑话?如果为了卖茶,却混进了造价不菲的特装展区,这要出多少货才能赚回展位、装修成本?
国内茶博会过多过滥,办展水平良莠不齐,有待于相关部门、行业组织的规范引导,淘汰低水平茶展,打造真正有代表性的区域茶展品牌。品牌厂商切勿盲目跟风,为了参展而参展。如果参展效果不佳,是否该从自身找找原因?
【看谁忽悠谁】
@普洱茶秘书:茶山的房,茶山的路,茶山的人,茶山的车……足以让很多城里人脸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他们保持了淳朴的品质又得到了锻炼。如果真诚相待,他们会热情洋溢;如果想忽悠他们,可以走几家试试,看看谁忽悠谁。
 
【何苦来】
@吴疆说普洱:信息时代,薄荷塘有几颗,曼松有没有古树,大家都清清楚楚。你茶叶做得好,卖高一点无妨。你茶叶又做的好量也足,价平一点,无妨。何苦要去做那种不是古树冒充古树,不是名山冒充名山的傻事。好茶遍地,好做工也遍地,不一定就是古树名山才是普洱的根本。
 
【饮茶记】
@北村:昨晚被一茶师约去品鉴纯高山有机茶,刚推门进,就被茶香打到![吃惊]闻茶叶,此香和过去任何茶叶香不同,像草香?请教:原来是他家高海拔的百年老枞,数代采茶制茶,熟到哪泡茶产自自家哪个位置的哪棵树都一清二楚!因为自然生长,故一泡茶中竟有好几个品种。接近老树要锄草斩棘,摘茶嫩芽要登高爬梯,所以施肥打药是不可能的,百分之千无污染无添加。饮之,自然天成之味,美得不可言状。原料是没得说了,如果制茶师再好一点,是至尊极品。饮完出得门来,迎面一家足浴馆,吓得浑身肉一紧!太惊悚了!摸摸脑袋……还在!
 
@茶仙僧:老板神色一正强调说:“买壶买茶还是要找信得过的人,否则学费交的没完没了,您说对吗?”我叹了口气说:“是啊,现在信得过的人没几个!”,一抬头老板看着我,知话有不妥,忙说:“也就是你是信得过的。”老板说:“是吗?”然后直勾勾的盯着我半天,场面尴尬,不好意思的说:“我主要是没有学费。”
 
【基础保证】
@欧阳道坤:红酒的酒庄模式是以行业规范的严格管控为保证,而中国名优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缺乏这个基础保证。
 
【不同点】
@茶傀:一个文明只能用自己已有的东西去认识外来文明的东西。如果您认同这句话,也请重新思考一下我们对于域外茶及茶文化的认识,是不是商品价值、商业模式和审美鉴赏等等方面都不同,甚至角度都不同,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呢?
 
【“师”】
@泊园茶人:“茶艺师”称谓中最重要的是这个“师”字。何为“师”?教人的人,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唐代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不一定谁比谁贤明,只是接受道理有早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专攻,如此而已。茶艺师能称之为“师”,皆因其擅长茶之道艺。
 
【凤凰单丛·蜜兰香】
@魏耀欣:蜜兰香单丛原产于广东潮安县凤凰镇,为凤凰单丛十大香型之一。条索紧结较自,色泽乌褐较润;汤色黄亮,似茶油色一般有稠感;滋味浓醇爽口,有独特的蜜味,香气为天然兰花香和蜂蜜香,韵味长久;叶底鲜活软亮,带红镶边;较耐冲泡,有十分明显的品种特征~
 
 
作者:佚名
日期:2020-09-1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