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功效与禁忌 > 普洱茶功效与作用 >
茶是人体器官的“保护伞”
普洱茶
喝茶有益于健康乃千古事实,古人有曰:“茶乃万病之药。”此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道出了喝茶有百益而无一害的道理。现代科学证实,茶叶中含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化学元素,富含五百多种芳香物质和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常饮茶特别对人体各种器官疾病防治的确有好处。
 
可以设想,随着现代医学和生物技术的渗透和发展,将大大扩展了茶叶保健功效的深入研究。
已知茶叶有几十种保健功能,
如:生津止渴,消热解暑;利尿解毒(加速体内重金属和其他毒素排出);
益思提神,削减疲劳(兴奋中枢神经,加速排出乳酸);
坚齿防龋;增强免疫力;预防和延缓衰老(通过消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杀菌防病毒(抑制有害细菌和病毒);
降血脂、抗血凝,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降低血压(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减肥健美(消解脂肪,降低血脂);
降血糖,防治糖尿病(茶多糖降低血糖的作用);
洁口消臭;消食解腻(通过促进胃液分泌和消解脂肪);
明目,防治眼疾(维生素作用);
清热护肝(儿茶素物质作用);
防治坏血病(茶多酚与维生素C的作用);
防治辐射损伤(升高血液白细胞数量);
抗过敏(通过抑制组胺释放);
抗溃疡(通过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促进大肠蠕动治疗便秘;
醒酒消醉(利尿有利于酒精排出);
消减烟焦油,减轻烟毒;
和胃止泄(杀灭肠道有害细菌、保护有益菌群);
抗癌抗突变(儿茶素类、黄酮类物资的作用);
调节身心,促进思维(茶有清心、调节情绪、启发智慧的作用);
 
滋润肌肤(良好的美容作用),等等。综上所述,茶的保健功效可作用于人体各器官。
人体是由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淋巴、感觉、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组成。研究表明,茶叶中所含的营养和保健成分可预防人体各器官多种疾病。从祖国医学“归经”角度而言,也就是药物的作用部位,茶对人体各器官的功能维护包括:心(清血、治心痛)、肺(益气、祛痰)、肝(去腻、清热解毒)、肾(利水、生津)、肠胃(消食、下气、通便、治痢)等。明代李中梓在其《雷公炮制药性解》称:“茶,入心、肝、脾、肺、肾五经。
 
”阮逸明在《常饮茶,益身心》一文说,五脏(五行)是祖国医学理论核心,茶一味而归经遍及五脏,可见茶叶对人体器官功能的维护是具有广普性的。1995年世界粮农组织(FAO)在英国、美国、加拿大联合研究红茶对人体健康作用表明,茶黄素(Theaflavins TFs)具有极强的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效能,有抗癌、抗突变、抑菌抗病毒、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等各种生理保健功效。所以,经常喝茶不但有益于健康,还有益于加强人体器官活动质量。
 
《茶与消化器官》
人体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必须由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作为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满足人体发育、生长、生长、生殖、组织修补等一系列新陈代谢活动的需要。消化器官就是把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的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消化器官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食物进入口腔的第一关就是需要牙齿进行咬切、撕扯、研磨等物理性加工。牙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食物的吸收利用。茶叶含有的叶酸、钾、氟对蛀牙有强大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尤其是红茶含氟量高,而牙齿的主要成分羟磷灰石与氟接触后变成氟磷灰石,具有较强的抗酸能力,能减轻牙齿内神经纤维的传导性,起到脱敏作用。
随着医学研究深入,已有实验表明,茶叶本身含有叶酸、钾和氟对蛀牙有强大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美国波士顿福赛斯(FORSYTH)牙科中心经过观察发现,对于由于糖果和细菌引起的蛀牙的人,让他们每天饮用一杯普通红茶(冲泡时间为三分钟),竟有95%人的蛀牙得到了控制或痊愈。
 
台湾大学食品科学研究所研究结果证实,红茶中的萃取液,可有效分解口臭的主要成分是甲流醇。也有专家认为,饮茶可以抑制口腔内细菌的生长繁殖,起到消除口臭的作用。这同样也包括因消化不良而导致的口臭。
由于氟离子具有防龋坚齿作用,为此,日本在全国儿童中推行“每天喝一杯茶”活动,以使儿童龋齿发病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为了研究茶在防治口腔癌中的可能应用,国外有专家曾检查一些人群饮茶后的唾液水平。结果表明饮茶后唾液中儿茶素的浓度是血浆儿茶素浓度的2倍;而含漱茶溶液几分钟即可产生更高水平的唾液儿茶素浓度。茶多酚的这种代谢特性对于通过饮茶或用茶漱口来防治口腔白斑是非常有利的。
 
人体消化器官分为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管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消化腺则包括口腔腺、肝、胰及消化管壁内的许多小腺体。而平时喝茶茶利于人体消化管和消化腺更好的发挥消化功能。对于茶利于消化功能方面,古人早有先见之明: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
唐代苏敬《新修本草》“苦荼,主下气,消宿食。”
唐代孟诜《食疗本草》“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又茶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当日成者良。”
 
南宋虞载《古今合璧事项外集》说喝茶利于消化系统,有“饮消食”功效。
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写道:“茶即药也,煎服则去滞而化食,以汤点之,则反滞膈而损脾胃。”
宋代陈承《本草别说》:“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
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诸茶可“消食下气。”
明代朱权《茶谱》称:“茶之为物……食之能利大肠,去积热,化痰下气,醒睡解酒,消食,除烦去腻,助兴爽神”
清代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化心神,醒睡除烦,两胆,涤热消爽,肃肺胃,明目解渴。”
清代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中说:“茶味清香,能止渴,生精液,去积滞秽……治喘急顿咳,去痰垢。”
《本草纲目拾遗》:茶“味甘,气香,性平,涤痰清肺,除烦消鼓胀。”茶“性寒而不烈。治风寒无汗,三阴疟疾,偏正头痛,风痰痫病,噫气腹胀,五色痢,远年痢,羊儿疯,猪癫,杨梅疮。”茶“消食化瘀,清胃生津。”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体,有代谢、储存糖元、解毒、分泌胆汁及吞噬防御等重要功能。喝茶能具有保护肝脏作用。很多实验证明:茶对动物肝脏有保护作用。临床通过饮茶保肝有一很有效的食疗方,就是在红茶里放些许蜂蜜饮用,保肝效果会很好。肝脏也是人体消化系统的解毒器官,维护肝脏的正常机能就是维护肝脏的解毒作用。研究表明:茶多酚可以减缓由四氯化碳引起的肝中毒而采用儿茶素制剂作为人体肝脏的保护剂在治疗慢性肝炎上的临床作用上具有良好效果。在解酒功能上,茶多酚的抗氧化特性可以防止乙醇自由基及乙醇氧化成乙醛后对肝脏的伤害,从而减缓酒精中毒而使茶多酚成为一种良好的“醒酒剂”。
此外,茶氨酸在人体肝脏内分解为乙胺,而乙胺又能调动人体血液免疫细胞作出抵御外界侵害的反应,其作用机理,是由T细胞促进干扰素的分泌,形成人体抵御感染的“化学防线”。另外,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够减轻肝胆管痉挛。据陈惠中在《饮茶的乐趣》介绍,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尤其是儿茶素)可以防止血液中及肝脏中甾醇及一些烯醇和中性脂肪的积累,可以防止肝脏硬化。
 
《茶与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就是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人体呼吸系统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喝茶与呼吸器官看似没有直接关系,但据德国《药用植物》报告,红茶中还有抗过敏的活性物质,对支气管哮喘有缓解和治疗效果。支气管为气管与肺门之间的管道,左右各一。红茶中的黄嘌呤类(Xanthine)不但可直接用于支气管哮喘,而且还能明显抑制过敏性物质组织胺的释放。
 
所以,常喝茶不但有助于哮喘病的发生,而且还能除痰。这一点,古人亦已说明:清代沈李龙在《食物本草会纂》中说:“茶子苦寒有毒,治喘急顿咳,去痰垢。”此外,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够抗烟叶中尼古丁毒害,减轻支气管痉挛。一些国外科研机构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常饮绿茶对吸烟引起的肺部机体损伤有预防保健作用。
对于人体肺部器官的癌变,来自浙江大学王岳飞等人研究资料显示[6]:Tang等对饮用绿茶或红茶与肺癌患病风险相关的22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绿茶饮用量与降低肺癌患病风险相关,每天多饮用2 杯绿茶可将肺癌患病风险降低18%,而饮用红茶与降低肺癌风险并未显示出明显相关。
 
《茶与泌尿器官》
泌尿器官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泌尿器官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中的代谢产物。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如尿素、尿酸、无机盐和多余的水分等,由循环系送到肾脏,在肾内形成尿液,再经排尿管道排出体外。泌尿器官是人体代谢产物最重要的排泄途径,排出的废物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尿的质和量经常随着机体内环境的情况变化而发生改变。特别是肾脏,不仅是排泄器官,也是调节体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的器官。如果泌尿器官的功能发生障碍,代谢产物蓄积体液中并改变其理化性质,破坏内环境的相对恒定,从而影响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可出现尿毒症。所以,经常喝茶(主要指清淡绿茶)通过利尿来解决。
 
现代研究表明,茶多酚在C-BSA和Masugi两种肾炎模型中均可减低蛋白尿、减少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含量,从而改善尿路炎症,这表明茶多酚对内源和外源抗原性肾炎具有较好的效果。最后结论是,茶多酚片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肺肾气虚症)安全有效药物,其疗效不低于肾炎四味片。此外,机体内源性尿酸也是一种自由清除剂,茶叶富含嘌呤系生物碱,经代谢脱甲基作用,生成尿酸从而加强了人体内尿酸库,也有助于自由基的清除。
 
喝茶对肾脏有利,多喝白开水与多喝清淡绿茶的利尿功能完全不同,因为茶叶中的咖啡碱、茶碱、可可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加大肾脏的血流量,增加肾小球的过滤率,促进尿素、尿酸和盐分的排泄,更好地发挥利尿作用,起到调节体温与清热解毒的作用。通俗点讲,饮茶能增加排尿量。而古人对此亦有见解: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凡诸茶,利小便。”明代钱椿年编,后经顾元庆删校的《茶谱》中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其中“利水道”就是指利于肾脏、输尿管的保护作用。
现代各种研究资料显示,茶色素对早期的肾病有预防作用。浙江大学王岳飞最近《科学饮茶之健康之临床研究进展》研究显示:为观察从茶叶中提取研制而成的纯中药茶色素胶囊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采用常规药物加用茶色素胶囊治疗,结果表明,茶色素能使DN患者重要症状明显改善。
 
《茶与生殖器官》
生殖器官主要功能是繁殖后代和分泌激素。现代科学证明,饮茶有助于夫妻恩爱强精助孕的功能。早在十几年前,以色列科学家有报告说[9],茶叶中所含生物碱,能强化中年人的弱势精子,使之能较易与卵子结合,产生小生命,具有助孕作用。所谓强化男性弱势精子,是指茶叶中所含生物碱对男性产生精子器官睾丸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对分泌男性激素有着助推作用。而清代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说:“茶味清香,能止渴,生精液。”
茶叶中富含多种维生素。阮逸明在其《常饮茶,益身心》一文介绍,维生素E又名“生育醇”,若维生素E缺乏就没有生育能力。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可预防血管硬化并可抗不孕。
与此相关动物试验表明,茶氨酸有改善女性经期综合症的作用,使经期出现的头痛、腰痛、脑痛、无力、易疲劳、烦躁等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茶与心血管器官》
心血管器官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液由心脏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再经静脉返回心脏,如此循环不止。医学上称作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而心脏像一个“动力泵”,房室瓣(二尖瓣、三尖瓣)和动脉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类似泵的阀门,它们在体循环和肺循环的作用下,可以顺血流而张开,逆血流而关闭,以保证心腔血液定向流动。如果心血管器官发生障碍,就会出现像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血液循环受阻的危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如儿茶素及其衍生物)等活性物质,可使血管保持弹性,消除动脉血管痉挛,使血管壁松弛,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舒张血管,使血压下降等功效。茶多酚可中和血管中容易引发心脏病及癌症的化学物质。因此有专家建议,每日饮用一、二杯绿茶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发病机率。与此同时,茶中咖啡碱与茶碱可兴奋心肌,扩张冠状动脉与末梢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国内医学专家陈祖煖在《饮茶喝咖啡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一文中引述欧洲学者有份调查显示,研究者对欧洲大陆37514名居民进行为时13年的回顾性调查,发现每日饮红茶2-3杯的人可减少冠心病死亡率50%。在欧洲大陆曾有对高血压病员或绝经后妇女作过饮茶与冠心病发病危险研究,认为增加饮茶可减少冠心病发病危险。
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宗懋院士撰文介绍有研究者在荷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饮茶多的人群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可降低45%,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对降低血粘稠度的效果甚至优于西药阿司匹林。中国人民解放军临床营养中心夏雪君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验证,撰文《饮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说:茶叶具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经常饮茶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定有益处。
 
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工程》茶色素推广中心叶友松在《茶色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作用机理的探讨》中,通过对茶色素临床药效TP的作用机制和实验研究实证得出结论:“由于TP具有药理作用广的优势,能起到作用于不同靶位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尤其是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居死亡原因之首的今天,TP有可能成为新世纪闪光的中药。”而浙江大学茶学系杨秀芳等人在《自由基对心血管的损伤及茶多酚的治疗保护作用》一文中强调:“临床试验表明:TP具有良好的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抗凝、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功能。”
中医药学家林乾良在《茶德与茶寿》一文中说:“从临床上已经证实:饮茶及服用茶的各种有效成分(从茶色素、茶多酚以至儿茶素等等),均可以有效防治当今人类的第一杀手,即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
 
红茶中含有被称之为类黄酮的硬化防止剂,每天饮用三、四杯红茶有改善动脉血管壁的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心脏的效果。茶叶中还有一种物质就是茶黄素(Theaflavin),是一类多酚羟基具茶饼骈酚酮结构的物质,这种物质是存在于红茶中的金黄色色素,占干茶重量的0.5-2.0%(取决于红茶加工方法),是茶叶的发酵物。茶黄素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除此之外,红茶还有预防血栓和血管炎症的作用。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莫斯大学医学院研究表明,对罹患主动脉粥瘤硬化的人,每天喝一、二杯茶,得病机率可减少至69%。
由于茶叶中含茶多酚和维生素C,可预防咖啡碱的不良作用,所以喝咖啡过量会导致动脉硬化,而饮茶却能抑制动脉硬化。茶叶中的咖啡碱、茶碱可兴奋心肌,扩张冠状动脉与末梢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茶叶中的鞣质具有烟酸样活性,能保持毛细血管的张力,增加血管的弹性,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在欧洲曾有人对高血压病人或绝经后妇女做过饮茶与冠心病发病危险研究,认为增加饮茶可减少冠心病发病危险,这也证明了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德新社2001年7月30日报道,由美国卫生研究所和美国心脏学会资助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红茶中含有被称之为类黄酮的硬化防止剂,每天饮用四杯有改善动脉血管壁的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心脏的效果。
作为人体抵御感染的“化学防线”干扰素,《美国科学院学报》曾报道了哈佛大学医学院布科夫斯基博士发现:喝茶能使人体血液免疫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原因是茶叶中的茶氨酸物质,茶氨酸在人体肝脏内分解为乙胺,而乙胺能调动名为“伽马-德耳塔T型细胞”的人体血液免疫细胞促进干扰素分泌,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人体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
 
茶皂素也具有溶血功能和抗炎功能,可作为乳化剂或分散剂。茶皂素属于五环三萜化合物的衍生物,是一类由皂苷元、配糖休和有机酸组成的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茶树的根、茎、叶及种子中都含有皂素,其中以根部及种子含量较高,生叶中含量较低。另据有关研究表明,茶叶中维生素类与茶叶中含有软磷脂、胆碱、泛酸,也有防治血管粥样硬化的作用。
 
《茶与内分泌器官》
人体内的腺体可分两类,一类为外分泌腺,另一类为内分泌腺,它们所分泌的物质叫“激素”,通过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中。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松果体和胸腺。人体内分泌组织散存于其他腺组织之间。如消化道粘膜、心、肾、肺、皮肤、胎盘等部位均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内分泌细胞,与之共同组成混合器官。如胰腺内的胰岛、胸腺内网状上皮细胞、睾丸内间质细胞和卵巢内的卵泡及黄体。
 
胰岛属于人体内分泌器官,是散在胰腺内近万个内分泌细胞团块,彼此独立。胰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胰岛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胰岛素对人体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都有影响,但对于糖代谢的调节作用尤为明显,胰岛素能够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储存和利用。缺乏胰岛素时,血糖难以被组织细胞摄取,糖的贮存和利用都将呈现减少趋势,这时候的血糖浓度如果出现过高,就会有一部分从尿液中排出,形成糖尿,也就是糖尿病。
医学科研进行大鼠试验证明,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都能明显降低链霉素诱发的糖尿病的血糖水平,且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茶叶能用于治疗糖尿病和某些糖尿病的并发症。同时,茶色素对早期的糖尿病有预防作用。
 
日本高山大学药学研究系森田教授经过多年试验:对连续半年饮用冷开水泡茶的13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测试表明,有82%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明显降低,大约9%的患者血糖完全恢复正常。这一成果已经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究其原因,茶叶中含有一种既能促进胰岛素合成又能去除血液中多余糖分的叫作“茶多糖类”的物质。而茶多糖类的物质在粗茶(毛茶)中含量较高,其中白茶类可达到36.8%,绿茶类达31.7%,红茶达19.4%。试验还表明,若用沸水、温水冲泡,茶中的多糖类物质将受到严重破坏,导致降低功能。反之,用冷开水浸泡,多糖类物质才会被溶解并保留下来。
 
科学家发现,喝茶能使人体血液免疫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
《茶与感觉器官》
人体感觉器官主要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通过内外和本体的三类感受器与外界环境发生联系,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而饮茶对于人体感觉器官的功效,目前研究显示,主要体现在“明目”和抗过敏功效上。
古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以茶入枕,可明目清心,通经络,延年益寿”。《神农本草》说茶“饮之使人明目。”明目,与人体感官中眼球有关。
 
以绿茶为例:绿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E,故开窍明目。喝茶有预防白内障的效果,维生素A能参与视网膜中杆状细胞的紫红质再生,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我们可以用茶叶煎汁洗眼可治疗溃疡性眼睑炎,还可以治疗急性结膜炎。眼球的晶状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比其他器官组织要高的多。如果维生素C摄入量不足,就会导致眼球的晶状体浑浊。而维生素B2和维生素E等对视网膜和视神经有着很好的滋养作用,还能增强血管的通透性。
喝茶,还有助于鼻腔的抗过敏作用。日本学者山本万里在2005年《日本临床营养学会》杂志第27期上发表研究论文《针对长期过敏性鼻炎者的红富贵绿茶抗过敏作用和安全性评估》,就饮用一款日本“红富贵”绿茶后,对患有过敏性鼻炎产生疗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详尽剖析。
 
《茶与神经器官》
神经器官在人体解剖学上亦称神经系统,分为中枢和周围神经两大部分。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人体神经器官发生功能性障碍,均会引起多种疾病。
随着中国人口的日益老龄化,神经退行性疾病开始凸显,如帕金森综合症和老年痴呆症。茶对神经系统器官保护作用具有多靶点、低毒副作用、协同效果好的优点。尤其在近几年有关专家对茶多酚防治帕金森综合症取得重大突破。国内专家杨贤强在《现代医学解读茶健康功能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茶多酚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相关机理主要有调控ROS-NO通路、促进PKC磷酸化、调节铁离子的失衡。
 
《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编辑、耶鲁大学医学院教授Krystal对此表示:“中国科学家在动物模型中证实绿茶多酚的神经保护机制是战胜帕金森症的一个好的开端。”
茶学专家程启坤在《绿茶与人体健康》一文中说:科学家研究发现,茶氨酸吸收进入脑部后,可以使脑内神经传达物质多巴胺显著增加。茶氨酸影响脑中多巴胺等神经传递物质的代谢和释放,由这些神经传递物质控制的脑部疾病也有可能因此得到调节和预防。
 
此外,神经细胞的死亡与兴奋型神经传达物质谷氨酸有密切联系。茶氨酸与谷氨酸结构相近,会竞争结合部位,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茶氨酸有可能用于脑血栓、脑出血以及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和治疗。对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营养专家克里斯·艾瑟顿说:“这可能成为非常重要的发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布考斯基博士通过实验室分离茶氨酸化学物质,并在志愿者身上进行试验,也证明了这样的事实。
 
杨贤强在《茶多酚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使茶氨酸有可能用于脑血栓、脑出血中风,以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赵霖等人认为《茶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平安饮料》一文表明:茶对人体中枢神经具有兴奋作用,主要由茶嘌呤碱化合物、咖啡碱和茶碱。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芳香物质对大脑皮层和肌肉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故能提高中枢神经的敏感性,缩短反应时间,增强思维意识,减轻神经系统的疲劳,提高工作效率。但也不宜过量。
 
国外研究机构认为茶叶含有茶氨酸可以制造α脑波,日本农艺化学学会杂志于1998年发表《影响人类脑波L-Theanine功效》一文指出,提取绿茶L-茶氨酸或者酶合成,茶对于人类精神方面的影响:α脑波是人们放松身心时的脑波。有韩国专家认为[18]:茶氨酸能增强脑中α波的强度,从而有使人心情放松,起到镇静的作用。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较大,因此茶氨酸在“降压”、放松心情方面可能会有积极作用。动物实验还证明,茶氨酸有提高记忆力作用,这是因为茶氨酸能调节中枢神经传递物质的代谢和释放有关。
 
《茶与“三降”、“三抗”的科学依据》
时下,每每说到茶与健康因素或概念时,人们谈得最多的恐怕就是茶有“三降”、“三抗”的功效,但往往都无法说清其科学依据。其实,有关喝茶在对于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以及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的“三抗”作用方面,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甚至更早就有医学机构和相关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一是关于茶与降血压作用的研究。
譬如,中国农业科学茶叶研究所曾经对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饮茶治疗临床报告,浙江医科大学也曾经有过高血压和饮茶的关系之间的调研,安徽医学院也采用当地绿茶进行人体降血压临床试验……凡此种种,均得出如下结论:不饮茶的人平均高血压发病率大大高于饮茶者。
 
王彩华在《茶色素治疗高血压高黏血症的临床观察》一文显示:在对55例高血压高血黏血症病人口服茶色素,结果表明患者全血比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和细胞积压得到极显著的改善,全血比低切黏度得到明显改善;牟用洲等人在《茶色素·卡托普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80例》研究中证明[20],其有效率为81%,对照组为60%;治疗组中26例肾功能损害、血尿素氮异常者治疗后,血尿素氮明显下降,对照组血压回升78%,治疗组仅为15%。
不仅茶色素有降压作用,茶氨酸也同样有降压作用。Yokogoshi.H等报道表明,茶氨酸对先天性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试验是通对患有先天性高血压的白鼠注射2000mgKg的谷氨酸与茶氨酸来进行对比。
 
二是关于茶叶的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龙怡道在《茶色素以正常人的影响》的研究显示,茶色素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血液中血小板含量高会使血液在血管中流速减慢,增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罗雄等人在《茶色素对人高血脂症的疗效》的研究结论是:茶色素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它的作用机制是茶色素通过阻碍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而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所以,鼓励人们通过经常喝茶来维持胆固醇处于较低的水平。
 
茶多酚能减少血液中脂的水平,促进胆固醇代谢,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同时茶多酚还能阻止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减少血清胆固醇以及在血管膜上沉积,通过抵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途径起到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对于这方面研究,国内学者沈新南在其《茶多酚对老龄大鼠血脂及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表明:两个茶多酚剂量组的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茶多酚组的红细胞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对照组。除此之外,茶叶中的VC和VP同样具有改善微血管功能和促进胆固醇排除作用。
 
以茶多酚降血脂研究,茶学专家刘勤晋也作过这方面试验,以饮用黑茶作试验,实验前进行血液生化检查,饮茶前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质过氧化物检查,在不改变饮食结构的前提下进行为期一个月饮用黑茶。结果表明,黑茶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三是关于茶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茶叶降血糖的作用,国内专家和学者大抵采取利用老树茶降糖,而且取得不错的研究成果。如泉州市人民医院蔡鸿恩、福建中医学院盛国荣等人在临床应用上,以老树茶治疗糖尿病或配合西医辅助治疗来达到目的。我国民间自古也有用30年以上老茶树上的叶片治疗糖尿病。日本学者清水芩夫临床观察也证实,引用30-100年以上树龄采摘的茶叶对轻、中度慢性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能够使得糖尿病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
本世纪初,陈建国等人在《茶多糖降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作用的研究》一文研究结果表明,茶多糖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小鼠“三多一少”的症状,降低其空腹血糖,存在明显的剂量和效应关系。
 
四是关于茶叶的抗辐射作用的研究。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钟淑琳等人在1994年第9期《科学通报》杂志发表《茶叶中分离出一种稀土——脂多糖》,该文研究显示,多糖具有抗辐射、抗凝血、抗突变等多种生理药理作用,是最理想的具有抗辐射损伤的好帮手。茶类中的茶多酚被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而白茶类中茶多酚含量157mg/g,用白茶试验得出,白茶的茶多酚6泡才浸泡而出,普通绿茶2泡浸出,故实际含量是绿茶的3倍,是茶类中的佼佼者。而白茶的茶多糖含量为10.2﹪,是其它茶类的5-100倍。白茶在抗辐射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
 
浙江大学王岳飞等人在《茶多酚制剂抗辐射功效研究》表示,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对茶多酚制剂抗辐射功能进行系统研究,与辐照模型对照组相比,茶多酚制剂中剂量组能明显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数,能明显降低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实验结果呈阳性。最后得出结论:茶多酚制剂具有明确、稳定的抗辐射功能。
 
茶叶中的多酚类,是很强的供氢体,有减少自由基生成和竞争自由基作用,对辐射损伤有着叫好的保护作用。对于茶多酚抗辐射研究,国内研究成果较多,如夏济平等人《茶多酚对紫外线辐射后的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影响的保护作用》研究。据2004年第2期《核技术》杂志刊登王清吉等人《茶多酚和银杏叶有效成分的抗辐射作用研究》文章,也说明了茶多酚不仅可能直接竞争辐射能量与辐射产物,还可能通过与细胞的作用,提高DNA分子和染色体的抗辐射性。另有研究显示:茶多酚不仅可能直接参与竞争辐射能量与辐射产物,还可能通过与细胞的作用,提高DNA分子或染色质的辐射抗性。浙江大学的杨贤强教授最近发表的研究成果表明: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具有多方面的抗辐射作用。茶多酚既可以直接清除辐射中产生的自由基、减少脏器的损伤、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也又可以对机体造血功能起保护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抗辐射效果。
 
五是关于茶叶的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由于抗氧化剂是一种能够很好地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化学物质,所以在SARS横行时期,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推荐,饮绿茶可以预防SARS。这是因为绿茶中含有以儿茶酸为主要物质的大量抗氧化剂。专家们认为,儿茶酸优于任何一种抗氧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这就更加证实了儿茶酸具有抗紫外线伤害作用,有保护表皮内抗氧化剂防御酶系统免于衰竭作用。茶叶中除儿茶酸以外,茶多酚也同样存在抗氧化作用。如刘东成等人在《茶多酚抗氧化和抑菌机制研究》一文中详尽报告了有关茶多酚抗氧化和抑菌的作用。
 
六是关于茶叶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据现有资料显示,最早从事茶叶抗肿瘤研究是在1987年,日本富田勋利用茶多酚在体外实验中得出对人体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目前已知的茶叶的抗癌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抗氧化、调控致癌基因过程中关键酶的活性、抑制基因表达、阻滞信号传递、抑制肿瘤蔓延、调节转录因子、诱导癌细胞凋亡和延长细胞周期等。
 
美国医学基金会主席J.H.Weisburger指出:“茶多酚将是二十一世纪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效果的化合物。”国内外有许多专家、学者对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与茶的抗癌作用机理以及对人的防癌效果作了诸项研究,并把茶多酚列为当今世界关注的重点作为研究课题。美国诺里奇约翰·英尼斯中心研究小组和西班牙穆西亚大学研究发现(《英国《每日电讯》2005年3月15日):茶叶含有的多酚能够破坏双叶酸还原酶(DHFR),它是当今抗癌类药物的攻击对象。建议每天饮用二、三杯绿茶,使人体血液中含有的多酚让DHFR失去活性,从而杀灭癌细胞,以使癌细胞不易扩散。诺里奇约翰·英尼斯中心的罗杰·索恩里教授对此表示:“这是我们首次清楚而又科学地解释了绿茶阻止癌细胞扩散的原因。”
 
我国肿瘤专家、浙江省肿瘤研究所原所长郑树教授以茶多酚为原料,发明了肿瘤细胞多药抗药性逆转剂的专利,是把茶多酚制剂与放、化疗联合应用,其显著特点能使病人血象中的白细胞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戴建功等人在《茶多酚对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裸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中以茶多酚用于直肠癌抗肿瘤试验[32]。还有像万明月等人在对《茶多酚对移植性小鼠肿瘤微血管密度影响研究》中,均说明茶多酚的抗癌作用机理。
 
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许良忠教授在《茶叶的防癌机理》报告显示:“茶叶的防癌作用突出表现在它的抗突变作用上。茶色素对丝裂霉素诱发V79细胞突变的抑制率可达66.7‰茶多酚引起细胞凋亡率最高可达50%以上,这样可使突变细胞大部分趋向凋亡。……此外,茶多酚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有利于清除有突变的细胞。茶叶中所含硒、锌等微量元素能促进免疫功能的提高,这也有利于机体的防癌和抗癌。”文章认为:“茶叶防癌作用以绿茶为佳……。饮茶对消化系统肿瘤和非吸烟者的肝肺癌的发生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董建文等人通过深入研究,在《中国茶色素的抗癌效应与评价》一文报告中证实了茶色素“对肿瘤的启动、促进、增殖各阶段有明显抑制作用,能调节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活性;抗凝促纤溶、降低血液粘度。”
 
上海中医药大学宫斌等人在《茶色素的实验研究进展》研究中表明:“茶色素至少有调节血脂异常、即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抗凝促纤溶作用;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血浆内皮素、TXB2含量,降低TXB2\6一酮-PCFIa比值,也就是活血化瘀作用,并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抗癌等多方面的作用。”
 
《茶叶世界》2009年第16期在介绍美国明尼苏达州梅奥诊所的一项研究报告中说,利用绿茶中一种活性成分儿茶素EGCG可有效控制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病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刊文介绍:饮茶可以减少各种癌症的发生率。每日饮10杯绿茶的女性可以使癌症延迟发生7.3年,男性为3.2年。如果把绿茶与抗癌药物一起用于癌症患者,可增加抗癌药物的疗效。另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大阪大学和横滨市卫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绿茶中的儿茶素EGCG加工而成一种新型抗流感药物,经动物实验表明,这种药物抑制流感病毒感染的效果可媲美抗流感药物达菲。
 
几点说明
一、在中国六大茶类以及再加工茶类中,无论是什么茶,其保健功能都是一致的,因为,六大茶类的植物基源都是一个,即Camellia Sinensis O.K.,只是根据制作工艺和发酵程度的不同,来区分和作用于人体不同的器官而已。
 
二、随着国内外对茶叶研究不断深入,不同茶类内含化学物质特点作用于人体各器官特殊性也将不断显现。如,美国佩斯大学进行的最新研究表明,白茶提取物可能导致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和龋齿的细菌生长具有预防作用。从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研究趋势来看,对不揉不炒的白茶情有独钟,均认为白茶的保健效果似乎更胜一筹。佩斯大学戴森文理学院生物系微生物学教授米尔顿·席芬鲍尔博士在对白茶研究时说:“过去的研究认为,绿茶能促进抵御疾病的免疫系统。我们的研究则显示,白茶提取物可以在试管中真正破坏导致疾病的组织,对白茶提取物进行的反复研究证明,它具有许多疗效。这不是古老的传说,而是事实。”这进一步说明,六大茶类中白茶的药理作用可能更加明显。
 
三、关于茶与铁剂的关系:现在一般药学教科书与茶类书籍中,大抵有服用铁剂时禁用茶饮的说明。但据1975年10月24日,在熊本召开的第27届日本临床血液学会年会上,东京专家原田契一博士发表了一篇《饮用绿茶不影响铁剂的效果》论文,据此研究,说明了贫血患者使用铁剂与绿茶之间关系,报告通过40例血液病患者进行组别试验,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无明显差异。故认为饮用茶叶并不抑制铁剂的吸收。文章认为茶叶中的叶绿素、维生素等物质对铁吸收的促进。关于这一点,有人建议在教科书上改写服用铁剂时禁用茶饮的说明。
 
四、英式下午茶的饮用方法无保健意义,只能作为一种休闲的品饮方式。印度茶叶研究协会的科学家德瓦吉特·播尔塔库尔的研究表明,英国人似乎从来没有从茶叶的保健作用中获益:“茶中加入牛奶后,茶黄素和茶红素就会与牛奶中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形成沉淀。”这一结论说明,茶叶加入牛奶后饮用,既没有得到红茶中的茶红素和茶黄素的保健作用,也没能得到牛奶中蛋白质的吸收。
 
五、喝茶能够延年益寿的说法不是绝对的,至今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支持这种说法,只作用于心理而非生理。事实上,大多数不饮茶地区的长寿者大多与茶无关。有专家曾调查广西巴马县50例90岁以上长寿者,有饮茶习惯的人只有4人;而在对长春调查274例90岁以上长寿者,发现都没有饮茶的习惯。在国外,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饮茶可以延年益寿的研究或相关报道。可以断言:饮茶与长寿没有必然联系。
 
六、如今,关于茶叶对人体的保健与健康意义,均说得五花八门,有些甚至于是自相矛盾。一般而言,喝茶有益于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要有“科学饮茶”作为前提。正如茶学专家姚国坤认为:饮茶与健康需“四要”——“要处理好几个关系,要回答好几个认识,要解决好几个问题,要控制好几种情况”。也就是说,不能把茶当作治疗百病或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毕竟,茶不是药!
 
小结
当前,茶与健康的临床试验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利用当今医学试验和科技手段对茶叶中有效成分进行多方位研究,茶叶的药理与药效作用在生物化学以及医学上渐渐得到了肯定。
根据中外专家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表明,茶叶具有许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茶叶对于人体某些器官的护佑作用有单一成分的药理作用,有多种成分的药理作用,更多的则是茶叶多种成分协同保护人体器官的作用。
 
由于茶叶具有多方面的保健功能,以使人体各器官抑或是器官与器官之间形成了共同的防御体系;也由于茶叶内含物质的相互协调作用,使之形成了人体各器官脱离病灶的保护网。从某种意义上说,茶叶内含多种化学物质在人体内相互支援、携手防御,防止有害物质侵入或者清除有害物质初入。
 
然而,尽管围绕茶与健康不断开展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取得了一些成果,也获取了茶对人体主要器官疾病具有一定防治作用的依据与数据。但是,诚如茶学专家王岳飞所言:“不同临床试验结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造成了茶与健康研究‘只开花难结果’的局面。”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对茶的药理成分研究且能运用到临床使用的药物微乎其微。但不管怎么说,茶始终是人们保健和养生饮品,为人类健康发挥着即为重要作用。
 
作者:茶小仙
日期:2023-07-0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