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外国茶文化的文章,看后感受国际茶文化之广博啊,特意转载来共享一下。小时候我认为只要中国人喝茶,外国人都是喝咖啡的,效果却不是这样,许多国家都有悠长的喝茶前史,各国的茶文化都渗透露出当地风俗风俗的点点滴滴。
日本人飲茶以“茶道”知名,講究一點的人家都設有茶馆。主人迎客入茶馆,要跪坐在茶馆門口,讓客人一個個進去,客人經過門口時,要在門旁洗手,然後脫鞋入茶,主人則最後才進入茶馆,和客人鞠实践禮。主人開始煮茶時客人要退出茶馆,到後面花園或石子路走走,讓主人自在、從容地準備茶具、煮茶、泡茶。主人泡好茶以後,再讓客人再回茶馆,然後開始一同飲茶,飲完茶以後,主人還要跪坐在門外,向客人祝愿道别。
印度人好喝奶茶,也愛喝一種参加姜或小豆蔻的“薩馬拉茶”。印度人傳統飲茶方法較独特,把茶倒在盤子裏用舌頭舔飲,别的,絕不必左手遞送茶具,因爲,左手是用來洗澡和上廁所的。
俄羅斯人喜歡喝紅茶,他們先在茶壺裏泡上濃濃的一壺,要喝時倒少許在茶杯裏,然後沖上開水,随各人習慣,調上濃淡纷歧的滋味。有客人來時,茶壺裏的濃茶一倒,開水一沖,再在茶中参加果醬或蜂蜜,沖效果醬茶,即可盡情而飲。
以肉食爲主的蒙古人,幾乎餐餐都喝茶,喝磚茶。這種磚茶是一種制成塊狀的茶,沏時敲一小塊放入鍋内加水煮開,不能簡單地用開水沏泡,這種茶加一些鹽和牛奶、羊奶、奶油,就成了奶茶。
泰國人喜歡冰茶。即在熱茶中放入一些冰塊。在氣候炎熱的泰國,飲用這種冰茶使人倍感清涼舒服。
英國人喝茶,已成嗜好,也非常盛大。早上一醒來,空腹就要喝“床茶”,上午11點再喝一次“晨茶”,午飯後又喝一次“午茶”,晚飯後還要喝一次“晚茶”。就是說,正規的,一天起碼4頓。英國人泡茶是泡茶葉末,連袋一同放在熱水杯裏,不是以水沖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熱水裏,一小袋茶隻泡一杯水,喝完就丢棄。家庭飲用時,因为茶葉很碎,一般茶壺裏還有個過濾杯,用開水沖下去,過濾而出。英國茶裏還能够加一片檸檬、方糖或新鮮牛奶,這樣泡出來的茶和中國茶的滋味就完全南轅北轍了。據說茶水中加了味,就會使易于傷胃的茶堿減少。
美國人飲茶,講求功率、便利,不願爲沖泡茶葉、傾斟茶渣而浪費時間和動作,他們好像也不願在茶杯裏出現任何茶葉的痕迹,因而,喜歡喝速溶茶,這與喝咖啡的原理幾乎一樣。所以,美國至今竟仍有不少的人對茶葉隻知其味,不知其物。在美國,茶消耗量占第二位,僅次于咖啡,不過不是中國式的,而是歐洲風味的。歐洲飲茶也有很長的曆史,一些人移民到美國後,習慣也帶了過來。美國市場上的中國烏龍茶、綠茶等有上百種,但多是罐裝的冷飲茶。美國人與中國人飲茶不一样,大多數人喜歡飲冰茶,而不是熱茶。飲用時,先在冷飲茶中放冰塊,或事先将冷飲茶放入冰箱冰好,聞之冷香沁鼻,啜飲涼齒爽口,頓覺胸中清涼,如沐春風。遺憾的是,因为這茶以飲、以涼爲主,便沒有中國茶沏出的那種品種,那種溫馨,那種悠閑,喝茶的情調也大打折扣。
德國人也喜歡飲茶。德國人飲茶有些既可笑又可愛的当地。比方,德國也産花茶,但不是我國用茉莉花,玉蘭花或米蘭花等窨制過的茶葉,他們所謂的“花茶”,是用各種花瓣加上蘋果、山楂等果幹制成的,裏面一片茶葉也沒有,真正是“有花無茶”。中國花茶講究花味之香遠;德國花茶,寻求花瓣之真實。德國花茶飲時需放糖,否则因花香太盛,有股澀酸味。德國人也買中國茶葉,但居家飲茶是用沸水将放在細密的金屬篩子上的茶葉不斷地沖、沖下的茶水通過安裝于篩子下的漏鬥流到茶壺内,之後再将茶葉倒掉。有中國人到德國人家做客,發覺其茶味淡顔色也淺,一問,才知德國人獨具特征的“沖茶”習慣。
到土耳其沒喝過蘋果茶就好像沒到過土耳其一樣。土耳其人的好客熱情,請喝茶更是他們的一種傳統的習俗。主人往往熱情的供给一杯土耳其茶、土耳其咖啡或是蘋果茶。土耳其茶起來較苦,雖然茶味濃濃,卻不是那麽讨喜;土耳其咖啡香郁撲鼻,但是濃的化不開的感覺并不是每個初者都能够承受的。隻有土耳其盛産的蘋果茶,能够說是老少鹹宜,男女皆愛。酸酸甜甜的蘋果茶,濃濃的蘋果味加上茶香,尤其是在透着清寒的秋日,喝來分外的舒爽。
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毛裏塔尼亞等都喜歡綠茶,但飲用時總要在茶葉裏参加少数的紅糖或冰塊,有的則喜歡参加薄荷葉或薄荷汁,稱爲“薄荷茶”。
原因是北非氣候幹熱,人們多吃肉食,而喝薄荷茶有利于解暑和幫助消化。這種茶清甜美涼,喝起來有涼心潤肺之感。因为北非人多信仰伊斯蘭教,不許飲酒,卻可飲茶。因而,飲茶成了待客佳品,客人來訪時,見面“三杯茶”,按禮節,客人應當看主人的面,一飲而盡,否則,視爲失禮。
埃及人喜歡甜茶。他們款待客人,常在茶裏放許多白糖,同時送來一杯供稀釋茶水用的生冷水。這種濃甜茶隻要喝上二、三杯,嘴裏就會感到黏黏糊糊的。
马來西亞肉骨茶,它的口碑确实不俗。肉骨茶吃法獨特,其湯配豬腰,再蘸豆蔔或许油條來吃,大塊肉則可吃可不吃。而别的替客人準備的豬腰、肉骨等更令人胃口大增、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