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民国广州市民社交待客在茶楼

普洱茶


    人都有交流的欲望,通过交流形成自己的人际网络,所以很多人上茶楼不仅仅是为了喝茶、听曲,他们更喜欢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闲聊、谈生意、交流情感……作家韦君宜对此很有体会,她称赞茶楼“像个群众的社交场合,气氛确实可爱,这点人情味实在令人愉快”。当时的报纸也说茶楼是“市民交际,品茗叙会之所”。而一位记者在报纸上刊文指出,人们上茶楼“甚有一日的工资就做一日的茶费”,作者深知这种恶习惯是不可以染的,坚持不饮茶,但近来与社会接触又觉得非茶楼不足与朋友畅谈心事,借茶楼与各同事周旋,联络感情,感情深厚时,可以互相帮忙,所费有限,收益颇大,作者破了茶戒,与友人上诞香楼。可见,茶楼的确是实惠的社交场所,既省钱,又可以办好事。“有时远路亲友到访,约往品茗,以此来表达诚挚之意”,即在广州人看来,在茶楼待客是一种较高的礼仪。

    茶客们往往习惯到一个地方品茗,“茶客乐于某茶楼者,虽一日数登而不厌,转登别楼,总觉有些不快”。大量熟客的存在是很多茶楼一直能生存下去的重要原因,否则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的早已被淘汰。如瑞如茶楼之所以尚存,就在于“附近商店伙伴,菜贩尤喜光顾,由于熟客仔之光顾”。同一行业或同一类人喜欢积聚到一个茶楼,如长寿新街朱冠栏茶楼,“往该茶楼品茗者多为熟客,一则为与茶堂倌谈笑,一则打听商业行情,高弹阔议,彼此互通消息,该茶居之盛,不为无因”。“太如品茗者多本街银业中人”;一德路的源源茶楼,则是“小贩和海味行伙伴习惯去的地方”;大北附近的羲全茶居光顾者多为“附近种植农夫与磐石工人”;九记茶楼顾者多为“帮门坐食之人,及深夜不寝之道友,喧闹不休,怪状百出”。甚至,一些不法之徒也喜欢到茶楼密谋。1947年12月的一日,在中华中路汉记茶楼,几个人围在一起“浅斟低酌中,仍左顾右盼,神态秘密”,显然他们是在进行着不可告人的密谋,警察抓捕审讯后才知“与最近某大窃案有关”。而一些环境幽静的茶楼,则为知识分子所欢迎,如惠如茶楼的光顾者多学界中人,他们常常“自居一房,开茶一盅,挟册观书,久而弗去,视此为休息之所也”。可见,同行往往聚到一起,这样很便于交流信息,了解行情,就是谈起话来也有更多的谈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在茶楼中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作者:文哥
日期:2014-07-0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