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三差五,为各位茶友解答茶。从原料到发酵,从生产到品鉴,从科学知识到口感体验,站在做茶人的角度,针对茶友的提问,聊聊大家关心的问题。不自说自话,只针对茶友提出的问题;不空谈阔论,只说最专业的茶叶知识,不论市场,只还茶最初面目。
Q:肉桂汤色比水仙浓•是因为肉桂焙火程度比水仙足吗?还是工艺上的差别?
A:这不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这和两者的树种和工艺都有关系,也与制作人的工艺水平有关。
Q:请问下,以前某一期有推荐的那个适宜囤茶的政和白茶,找不到专卖店,怎么才能买到?谢谢了。
A:亲,您好。政和白茶是六大茶类之一白茶(非单茶品名词),您可以看看网上有没有相关的购买途径。
Q:古树生普是温性的还是凉性还是寒性?(有些古书上记载为温性 但生活中大家都说是寒性)这些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
A:您好。古树生普性寒。寒凉相对与温热而言,中医阴阳论,调和温热为寒凉。能清火的就是寒凉之物。
Q:拖补铁观音是什么概念?
A:拖补一般都指拖青,茶叶拖青后,会有种高档铁观音的“酸”,有些人喜欢这种清酸味,故称为拖补酸铁观音。
Q:为什么喝过普洱生茶后喝白茶口里会是酸的?
A:首先需确认,白茶在单独喝的时候是不是会感到酸。
茶汤中喝到酸,只要是舒适的,比如果酸类,是正常现象。如果喝到不舒适的酸,比如酸馊、酸臭等,则是工艺出现问题。照理说,正常的在喝过生普之后,再喝白茶,口里应该是甜的。
Q:我想问一下,茶叶里的咖啡因含量跟什么有关系呢?一个朋友说很叶子粗嫩有关,越嫩咖啡因越多。有的说跟工艺有关,例如黑茶咖啡因在发酵后丢失了大量咖啡因,所以安神。
A:1.与茶树的品种有关,有专门培育过的低咖啡碱茶树 。2.和茶树的生长部位有关,如网友说的,同一茶树,嫩叶的咖啡碱含量高于粗老叶的。3.《云南普洱熟茶发酵过程所含茶多酚和咖啡因量的变化》中也提到这个观点:“咖啡因的含量伴随着发酵过程不断增加”。
Q:一道茶需几克?
A:你可以看看这篇文章,是讲投茶量的,我到底要放多少茶?!一个关于投茶量的呐喊:我到底要放多少茶叶才合适 分分钟学会六大茶类投茶量(搜索往期查看。)
Q:茉莉花茶除了吴裕泰、张一元等,还有什么推荐的?
A:你可以看看京华、猴王、二五区这几个牌子的。
Q:有人说,生普如果底子比较粗犷才会有股子霸气,是这样吗?
A:按目前的经验来看,茶叶底子要内质丰富才能有茶气,而且要有一定的树龄才能深根吸取到足够的物质。
粗旷不一定就有,细腻也不见得就没有。易武和景迈以细腻见长,但是好山头的大树茶茶气很强;茶气强中才谈霸气,班章布朗霸气,但是易武茶王树柔中带刚,也霸气。
Q:为何评测红茶时水温是100度,而不是85度左右的水温,而且头几泡闷泡时间长达30秒左右?
A:红茶制作的细嫩度普遍不高,且红茶重香,通常需用高温激发香气,故采用沸水冲泡。冲泡时间是茶语网根据茶水比和冲泡经验制定的。适合多数红茶的冲泡。
Q:请教一个问题,这张图片你看一下,是不是这样的叶底就能确定这个茶是大小树拼配的
A:区分大小树茶,看叶底是一个辨别标准。但是还需要从茶叶的口感,进行综合的判断。
Q:他们骗我喝红茶不影响睡眠,为什么我这两天失眠得厉害?告诉我茶的咖啡因含量跟发酵程度是有关系吗?
A:红茶中还是会存在咖啡因的。而且红茶中咖啡因的含量除了工艺关系有关外,与品种也有关。同样的熟茶、老生茶中也是会有咖啡因的。
Q:为什么有些熟普喝起来会酸?
A: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款茶,所以也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原因。不过总结出来大致有以下的可能性。
①发酵工艺不当。
②部分新发酵的熟普带有生津成分,喝起来感觉会有点酸。
③有些茶本身带有酸味。
Q:茶叶能吃吗?
A:能吃,但是像熟普、黑茶之类的还是别吃了,粗枝大叶的小心被噎着~可以吃原料为鲜嫩叶的绿茶或者红茶,但一定要确保其来源没有农残和重金属,不然后果你懂的~
Q:孕妇适合喝什么茶?
A:最好是什么茶都不要喝。
Q:是不是可以说,熟普喝多了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安神助眠,反而可能影响睡眠。以前好像看过一个资料,里面说红茶咖啡因比绿茶还高,那为什么很多资料还说红茶安神呢?
A:①是的。
②咖啡豆中,咖啡碱约含1.3%;茶叶的干茶中,咖啡碱的含量约2~4%。同等重量的干茶叶和咖啡豆相比,干茶中的咖啡碱含量更多。
但是,一杯普通的咖啡,其咖啡因含量是一杯普通茶水的3倍!
咖啡是由咖啡豆磨制成粉、用热水冲泡而成的饮品,茶是茶叶投入茶杯注水冲泡饮用,所以说炮制咖啡需要更多的咖啡豆。
而咖啡比茶更具提神作用,是因为茶叶中含有茶氨酸,而茶氨酸被认为可以抵御咖啡因和其他物质对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刺激,起到镇静和帮助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③红茶一般是温和养胃,至于安神的说法几乎是不这么说的。一般说安神,基本上是指使人的精神放松,不一定是生理的。而茶叶的作用基本都是提神,因为茶叶中都会含有咖啡因。
如果说红茶安神,也有可能是红茶常与牛奶一起调饮,作用在于牛奶,不在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