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茶已有两年时间,要说的话,喝茶这件事从小就有接触。以前,包括自己在内,周围的亲人、朋友以及自己的父母,喝茶都直接就用杯子来冲泡。
尤其记得,一位舅舅年轻时喜欢喝浓茶,用玻璃杯泡云南的绿茶,每次都放很多茶叶,等茶叶伸展开以后,差不多占了杯子的三分之二。那样的茶我尝过一次,味道无比苦涩。而平时自己喝茶,因为也是用杯子冲泡,即使茶叶放得少,苦涩的味道也很难避免。
刚毕业那年,喝过一次熟普——那是悄悄品尝了一下我们老总的茶。当时,我与同部门另一位同事谁都不懂茶,就用平时喝水的杯子来冲泡,泡出乌褐浓郁的一杯,喝了几口,只觉得味道实在怪异,难以形容,比中药好不了多少,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碰过普洱。
对于茶,以及茶的世界,在2014年以前,其实完全不懂——即使现在,也只能说是了解了一点点。
遇见
14年5月,去北京出差,返回昆明时在机场候机。时间有些早,就在候机厅四处逛逛。经过机场书店,只是不经意的一瞥,就被陈列在门口书架上的一期三联生活周刊吸引。那是三联生活周刊做的14年特刊,茶道专刊,封面放的是一张李曙韵老师的茶席照片(这是后面看了内容才知道的)。当时目光就不能再移开了。在印象里,茶道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身边也没有亲友涉及这个领域——要说有多远,大概是昆明与日本的距离吧……
当即就把杂志买下。当天晚上,利用候机以及在飞机上的时间,杂志就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了三分之二。杂志里那些精美的图片、不同的茶人所述说的与茶有关的故事、关于喝茶这件事背后蕴藏的文化及人文底蕴,让那个平常而又普通的夜晚变得如此不同。用个比较抒情的说法就是:你走着走着,突然就遇到了一扇门,你轻轻推开它,然后就被外面的风景吸引住了。
当看完那本杂志后,徘徊在我脑海中的只有以下感叹:啊,原来茶还可以这样喝啊!啊,原来茶里的世界这么广啊,而且,还可以那么美......再后来,其实可用更为简单的四个字来概括当时吸引住我的一切,那就是:茶里乾坤。
与茶结缘,或者说,与茶道美学结缘,就是从那时开始的。等后面回想整个遇见的过程,觉得,会在这个时候喜欢上茶,其实也并非意外。过了三十以后,内心慢慢有所沉淀,对于生命也有了更多自内而外的思考。随着内在发生的变化,有些东西不再能够吸引自己——比如很多的流行音乐、比如跟朋友出去K歌,而有一些新的东西也必然会来到自己的生活中。于是,茶出现了,以它不言不语,平静但独具内涵的美,把我吸引住。于是开始怀抱遇见的喜悦,慢慢进入茶的世界。
当时还有一个比较巧合的事,也是5月,月底时我去景洪,刚好有位同学在那边,于是用一天时间去找她玩,并在她那里住了一晚上。结果,她送了我一饼普洱生茶。那茶也是朋友送她的,因为她不怎么喝茶,就转送了一饼给我。那是我生平第一饼普洱茶。而我开始认真喝茶的日子,就是从那饼茶开始的。
感动
喜欢上茶以后,便开始有很多与茶、与喝茶相关的难忘小细节出现在生活中。茶汤滋味虽然有时苦涩,但细细回想却发现,记忆中与茶有关的事却没有一件是苦涩的,反而,有许多小感动。
还记得第一次学着书上的步骤泡茶时自己的状态。不熟练,小心翼翼,但又有点开心。当时泡出的茶汤滋味已经不太记得,但是,当时泡茶时自己的状态却很清晰:整个人突然就安静下来。仿佛一进入泡茶的过程,之前的兴奋也好、焦虑也好、脑海中不断往来的各种思绪就自动调整到关闭状态,没有其他,只有当下。之后每次喝茶,只要是认真的状态,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当时就觉得很感动。到后面越发觉得,茶带给自己的,不仅仅只是味觉、视觉甚至健康上的享受与满足,还是对自我心性的训练。
今年有次喝茶的经历也让我特别难忘,那是品鉴16年昌宁古树红,那天泡茶之前心情有点低郁,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已经记不得了……还是专心泡茶。出汤之后,端起杯子来喝。那款茶,入口便满口香甜,让我很惊讶。但更惊讶的是,那满口的香甜突然就冲散了之前心里的淤堵,接着便是周身的一阵暖意,通体舒畅。相较泡茶前的沉重,整个人都感觉轻盈了。当时我就很激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茶啊茶啊,你怎么像是知道我此刻的心情一样,无声无息地就给了我一个莫大的安慰……那天喝的茶,让我感动许久。那天天气有些阴,但那杯茶却给了我一个晴天,至今都还记得当时充满暖意的心情。
学习
刚刚结束了7月在弘益大学堂高级茶师班的学习,很有感触,刚好又轮到了分享,就想说一说。其实,在报名之前还是犹豫了一下,想着,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学?就像之前那样泡还不是一样喝。但也很清楚自己目前泡茶的状况:像是到了一个瓶颈,需要突破与提升。如果说技术的话,我都不好意思提自己的技术,因为感觉自己完全是没有技术的,泡茶都是跟着感觉进行。而茶汤中的万般变化,非经技术或说经验,是无法品鉴出来的。终于也在一种随遇而安的状态中,觉得需要更好、更多地对茶有个认识与了解了。这,就是这次去学习的初衷吧。
这次去茶师班上课,感触最大的是,收获不仅仅来自老师,更来自于近距离与各位同修的相处。许多同修已是资历丰富的茶人,她们的言行以及泡茶经验的分享,都是最为直接的课件资料。课程结束后,回家泡茶,刚刚端坐好,就自然地想到老师、同修泡茶时的样子,身心的状态便自然地有一种想要向她们趋同的自觉。这,就是十三天的耳濡目染、亲密接触带来的改变。上课的时候也许不觉得明显,但课程结束后,便会一点点在生活中体现出来。
之前觉得自己对茶还算有一点认识,但上课之后,发现自己对茶知道得还很少。如果说茶会教人谦虚,那对我而言,对茶教导的这种谦虚,是在这次学习后才真切地体认到的。对我来说,除开技术与知识,这是这次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收获。
学习之后在家泡熟普。以前习惯高冲,然后开始用定点低冲,发现,出来的茶汤不但更加透亮,滋味也更加柔和。忍不住又想发个感叹:原来,对茶温柔以待,茶也会回馈你同样的温柔。然后又冲泡生普。之前冲泡出来的生普苦涩味都很明显,但学习后,在注意了注水方式和时间控制后,居然喝到了只有轻微苦涩味的茶汤——那一刻,感觉很幸福、很满足……茶,还是同一款,但你用不同的方法对它,它便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茶的世界给予任何人机会亲近,但持续的学习也是如此重要。就拿茶汤来说,茶汤的诸多可能性,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才能一一辨认和领会。学习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而在通过学习、实践,每次对茶的认识都多了一点后,喜悦的心情也真实不虚。至于为何喜悦,想了想以后发现,那不是因为觉得自己懂了,而是因为,觉得自己又更与茶亲近了一步。